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即将到来的春节,就是一个烟火气最浓的节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团聚时刻,人们惯例要用美食美酒来款待亲朋和自己,于四溢的香气里,让陈酿了一年的情感,找到表达的时机。
对孩子们来说,从腊月二十三起就是年了,一天天数着指头过日子,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随着家里置办的年货越来越多,新年的喜悦一个劲向高处堆积,直到除夕这天碰到天花板,然后嘭的一声被鞭炮点燃。
说到春节,就该说说年夜饭。这是家家户户卯足了劲儿下功夫的时候,早早的割肉买酒,攒鸡蛋换豆腐,不就是为了在这一天的餐桌上大显身手嘛。
我们那的年夜饭,其实在中午。
奶奶是南方人,从我记事起,这顿饭主食就是米饭,比平日招呼客人还要隆重,有酒有肉,不说四碟八碗,也要有五六个菜。
都说河南人过年炸一切,记忆中炸丸子、炸黄香、炸果子、炸酥肉、炸菜角这几个是一定会出现的,最好再摆上大鸡大利和年年有鱼,那就是好年景的真实写照。
等到了晚上这一顿,很简单,就是做两个凉菜,下饺子接福,要说特别之处,还数家家户户抢着赶早接福这点热闹劲。
平时五点半左右吃晚饭,现在四点半就有人等不及下饺子放鞭炮,到后来四点也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子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都在琢磨这一年的福饺身在何方,其实也不用琢磨,多半福饺会被母亲有意无意中盛进某个孩子的碗里。
如今,在农村过年时随便推开一家的大门,都能看到满桌凉菜热菜,油炸花生米酥香、凉拌藕片甜脆,面果子焦黄,肉饺子喷香,大骨头随便嘬,鸡大腿尽情啃,枣花馍馍要敞开肚皮吃。年夜饭的主角就是肉,主题就是多,谁都要吃饱,预示着来年天天有饱饭。
十里不同俗,和我们老家相距不远的豆爸家,在儿时,他们的年夜饭特色就是吃肉,也是管饱的豪横。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惯,自家养了一年的猪吃着放心又美味,几家一合计,一头年猪就分完了。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大锅肉骨头和大肉块在灶上咕嘟咕嘟冒着泡,满院的香气哟,勾得小孩子的馋虫蠢蠢欲动,眼巴眼望着啥时候能煮熟。
到了晚上,除了吃饺子,桌上还有满满一盆分的匀匀实实的卤肉块,只管敞开了吃,大人小孩吃得是津津有味,满嘴油光,尽兴之极。俗话说,能吃就是福,要是家里的老人年夜饭还能吃下不少肉,那儿孙们心里就有了底,说明老人家身体还“铁”着呢,放心吧。
有吃肉过瘾的,也有没尝出肉味的。
听一个表弟说起他小时候年夜饭的经历,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总在下午杀年猪,一群孩子从屠宰时就围着看,一个程序一个程序走下来,等把肉分得了,就到了晚上。
先把过年的饺子吃到嘴里,然后就是去灶屋等着,那里有一口大锅,猪头、猪脚、大肉骨都在里边翻滚,灶堂里木柴燃起的大火把屋里映得亮堂堂,每个人脸上都是微红的幸福笑容。
有时外面飘着大雪,灶屋里仍是温暖如春笑声不断。起初,大人一个劲赶孩子们回去,承诺熟了给他们端过去,保证今晚落个肚圆。可不知是这里的灶火太旺太温暖,还是这里的肉香太浓太诱人,大家伙非要等在这,谁也不走。
等呀等呀,等到困意上头,孩子们一个个靠在灶旁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锅里的肉呼烂了,就是家里没牙的太奶奶也咬得动,大人们才住了火。
把孩子们一个个叫醒,然后夹起肉块,每人塞一嘴,都等到现在了,怎么说也得尝尝肉味。嘴里的肉香不香的已不重要了,最香的肉永远是记忆里等待时在锅里冒泡的那块。
今年的年夜饭,你会怎样安排呢,肉早不像当年那么诱人,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吃什么?也不必着急,到了那个时刻,各种菜品自会在主妇们的巧妙设计下华丽登场。
是呀,要用心好好准备,毕竟它也是别人若干年后儿时的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