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我时常把自己写的文章分享到家庭微信群,爸爸看了我写的文章,顺藤摸瓜下载了简书APP,注册了简书账号,也关注了我。
他说,上去看看有没有好的文章可以读一读。
逛了一圈,没啥好看的。
诚然,在简书上,看文章的人不少,但是写文章的人更多。
应该说,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简书“创作你的创作”吸引而来的,更喜欢在简书上记录生活的琐碎点滴、喜怒哀乐、感悟思考,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低吟浅唱、闲言呓语、絮絮叨叨……
很多人,在坚持日更,在关注、点赞、喜欢以及与留言读者的互动中,感觉倍儿带劲。相比阅读别人的文章,了解别人的生活想法,大家普遍更倾向于分享自己的生活见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就像我自己,遇见色相极好的菜品,必定让手机先吃,旅游时看到旖旎的风光,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微信,好像全世界都在等着自己更新似的。
但是,这种过于裸呈自我的做法,渴望别人关注的心态,过于频密的互动,长时间在网络媒体上的浸泡,更多地折射出自我的空虚、寂寞和无所事事……
真正专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收到信息,哪有闲工夫秒回?
02
创作你的创作,这句话的确带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召力。
手写我心。每个人都有书写权利。
冲着书写平台,大家带着作家梦,款款而来。
很多人每天在简书打卡练习,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从一开始无从下手抗拒键盘,到信手拈来、句顺词精,洋洋洒洒,逐渐习得以文字表达情感想法的技能,收获颇丰。
很多人,热情劲过了,圈粉梦碎,上首页、签约的目标一个也没有实现,便悄无声息灰溜溜地离开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已经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圈粉上万,只要写就能上首页。
但是,签约作者的更文质量如何?
潜龙是有的。鱼蛇也是有的。三天两头炒冷饭,反复加水熬鸡汤者并不在少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人生不要设限”、“人丑就要多读书”、“世界很大,一定要去看看”,诸如此类的文章每天反复爆炒……
熬汤的人,只加水不加料,也不管读者够不够营养。
喝汤的人,沉醉其中,回味会穷。
看着大家这么爱喝,每次都先干为敬,赞口不绝,共鸣满溢,便莫名的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03
在我看来,目前的简书,更适合码字人打卡爬格子。
至于品读高质量的文章,还不如自己平素关注的那几个公众号。
好的文章,必须是言之有物。它应该但不限于有感人的故事、深邃的思考、实用的干货、对灵魂维度的关注,等等。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爱的那些文章,往往不仅仅在书写作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遭遇,而是跳出狭隘的生活日常,因时因事而触及思考的书写,而是在书写之外花大量精力去学习的人提炼加工之后呈现分享的干货。
只有品读那样的文章,我才能在作者的思考之外进行自己的一番思考;也只有阅读那样的文章,我才会有动力在读完文章后去了解某本书、某个领域、某个人,某件事。
那样的文章,读完了,屏幕关了,并不意味着结束,也不仅仅意味着抵达,而是重新出发。
04
所以,我常问自己,我们到底在写什么?我们为什么而写?为什么而发?
如果千篇一律的都是心灵鸡汤,会不会对后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我们这代人都是熬汤高手。
会不会造成一种“文化刻板印象”?以为我们这代人都只是在关注吃喝享受,忙于综艺煲剧,热衷于情爱小三,除了打不完的斗地主,就是打不完的王者荣耀。
有人说:你的问题是,读书不多,想得太多。
人蠢就要少说话。
写也一样啊。
如果单纯为了日更而写,为写而写,为发而发,还不如不写,不如不发。
当然,这是自勉的话。
思想需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我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启发你的思考,如果你有什么见解和不同的声音,愿闻其详……我是多多君,我在简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