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管教总是一件令家长头疼的事:管得多不行,都说要像欧美看齐,进行素质教育,可是几年的素质教育之后,大家发现盲目地素质教育也不行,孩子注重了全面发展,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可是孩子考不上大学,连门槛都过不了,还谈什么发展?
看看衡水中学的填鸭式教育培养了多少北大清华的学生,又有多少孩子被素质教育拖垮,在我们现阶段,考试也是重要的,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很重要,最后得出结论:不能全部向欧美学习,应该因材施教。
这本《不管教的勇气》也不是教会大家不去管教孩子,否则那就是一种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但是,也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让孩子自由发展。通俗点说,就是有边界、有空间的管教。
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是一位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传播者。自从1989年开始接触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阿德勒心理学,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常年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
这里,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阿德勒。他是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可能你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派,但是你一定听过“正面管教”,而正面管教的核心观点都来自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可以说,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现代育儿上不得不提的一个学术理论。
以下是内容分享。
1 不批评也不表扬的管教
为什么批评教育无法改变孩子?
首先,批评容易让孩子懦弱。我们知道,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对父母非常信任,如果我们总是批评孩子,那么就容易在孩子心理形成一种“我不够好”“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心理预期,这样的孩子就会普遍胆小、害羞、懦弱。
其次,批评可能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喜欢表现得与众不同,这时候对于父母的批评,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出改变,反而可能会因为要跟父母对抗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孩子希望通过被批评而获得关注。规规矩矩做事无法获得父母的关注,自身也没有别的闪光点让父母关注,他们就会选择做错事来赢得父母的关注,虽然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在招来批评,但是为了得到关注,他们宁愿接受批评。因此无论怎么批评都无法改变孩子。
现在大多数的教育理论都要求对孩子进行“表扬教育”,多夸奖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为什么在这里也不提倡表扬孩子呢?
首先呢,表扬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受到表扬会强化他的行为,总是选择去做那些可能得到表扬的事情。在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会以别人是否会表扬自己为判断依据,从而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其实,表扬和批评一样,都是一种对孩子的“歧视”。想象一下,什么人才可以“批评”或“表扬”我们?往往是我们的上级或者在某方面对我们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最后呢,表扬孩子本应该做的事,会影响他们的判断。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你说“很棒”,孩子做点家务,你说“很棒”,本来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却认为自己是超额完成的。孩子在地铁或者工作场所保持安静,本来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如果夸奖他们,会让他们有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的错觉。
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方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比如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或者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如果我们表扬他们,这本来是每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如果我们表扬他们,就把他们当成了“非正常人”,自然不会平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跟孩子说“谢谢”。
谢谢孩子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某些时候还帮了自己的忙,比如保持安静,就避免了别人对家长的指责,等等。一声“谢谢”,就是平等的人之间的方式。想想我们什么时候说谢谢,都跟谁说谢谢,我们就能想到,“谢谢”用于平等的人之间。
向孩子道谢,还能让孩子建立“价值感”,也就是让他体会到做这件事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也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会鼓励孩子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2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考上一个好的初中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句谎言,我们要反复告诉孩子,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为了他人而学习的人,会很轻易放弃。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也是他们人生无法回避的,对父母来说,要做到大胆放手,默默守护,但是这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课题横加指责与干涉,人际关系就会很糟糕,如果看到孩子没有学习,父母也不可以训斥孩子,因为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如果他不能独立解决,那么不学习的最终责任与后果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所以学习的课题,除非孩子自己愿意谈论,否则父母主动谈论,孩子会觉得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关系就会弄僵。
父母也有自己的课题,比如工作,夫妻关系,健康等等。父母不要总是替孩子操心,先把精力用在自己的课题上,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在学习之外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价值认同感,那么孩子会有直面自己课题的勇气,当孩子做对了事情时,你不表扬,但是可以感谢,通过感谢孩子就很容易找到在家里或者社会上的认同感。
3 教育的目的是“自立”
什么是自立?
1.自己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学习再好的孩子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考试失利很正常,以后生活中还有很多失利的事情,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解决课题的自信,赋予他勇气。
孩子今后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父母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许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作为父母,只能帮助孩子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一生。
书中无数次重复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所以父母没有权利对孩子自己的事横加干涉,更别说批评与指责,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给建议,聆听孩子的想法,始终把他想象成你的一个朋友。试想一下,你要与朋友构建一个良好平等的关系,是不是就要尊重对方,即使对方身上也有一些缺点,但是你不会那么直接批评。只有你获得了对方的信任,你的朋友才愿意跟你分享一切喜悦与悲伤,困惑的时候向你倾诉并且聆听你的建议,而好的亲子关系就跟朋友关系一样,孩子相信你,信任你愿意无条件包容和爱护他,他才愿意向你吐露心声,然后你才有机会帮助他。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这股力量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行动的人,把你给姐姐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