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放歌
傅炯业
盘龙城,位于武汉市黄陂区,1954年被人发现,1974——1976年我国考古专家通过考古发掘,揭开了一个惊天奥秘,这就是始建于38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于是盘龙城被誉为“武汉的城根”。
一
拨开历史的迷雾 我回望久远
穿越时间的隧道 我探求奥秘
我终于走进了三千八百年前 看到了
一座古城的崛起
那是奴隶社会
那是西夏晚期
执掌权柄的是一个昏君
可叹,他竟是大禹的后裔
对奴隶的残酷迫害
罄竹难书 惊天动地
有压迫就有反抗
这里那里 狼烟四起
御敌 需要坚固的城堡
固若金汤 方能确保社稷
享乐 需要豪华的场所
殿宇辉煌 方能花天酒地
盘龙湖的水迷乱了王者的双眼
府河岸边的杨柳飘逸着春天的信息
王者要建一座新的城池
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此城为金戈铁马而建
此城为易守难攻而建
此城为歌舞升平而建
此城为风花雪月而建
此城为冶炼初兴而建
此城为作坊聚集而建
此城为市井繁荣而建
此城为逝者群葬而建
这是一座规整的方城
坐北朝南 别有天地
这是一座轩昂的王城
殿宇巍峨 辉煌金碧
这是西夏君王的首府
王权至上 军政合一
这是一座繁忙的商都
七行八作 买东买西
骡马去来 声声脆响
店面铺排 商贾云集
有铜鼎为镇市之宝
有玉戈让武士称奇
城墙很厚 攻克不易
城门很多 南北东西
王宫内笙歌妙曼
王宫外 人流如织 攘攘熙熙
作为西夏的都城
作为奴隶社会的缩影
此城有技术与文明的承载
也有奴隶主的暴敛与奴隶的悲泣
二
腐朽总有腐朽者的命运
以暴制暴是改朝换代的利刃
一个新兴的部落羽翼丰满
矛头所指就是西夏的都城
桀不务德 武伤百姓
不忍宰割 民怨沸腾
商汤袭来 西夏心惊
商军晓勇 更获人心
战争终于有了一个结局
改朝换代 夏亡商兴
城头变幻大王旗
小城成了殷商的南方之门
新主商汤兵强马壮 武力超群
小城再度欢愉 再度兴盛
成王败寇并没有改变社会制度
奴隶制依然一脉相承
盘龙湖畔 府河之滨
小城是一道风景
白天 绮丽风光嵌入眸子
夜晚 入耳的是扬子江的涛声
时间又过去了几百年
新盛与腐败的循环难以变更
曾经强盛的商朝每况愈下
针对小城的战火再次逼近
守城的是一位英俊的王子
他骑着雪白的战马迎战敌军
簇拥他的是黑压压的武士 连同
让人眼花缭乱的的刀光剑影
攻城者是亡命之徒 所向披靡
守城者是疲惫之师 力不从心
那真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战斗
小城在痛苦中呻吟
血流成河 尸积如山
所有的战斗者都没有留下姓名
宫殿中的佳丽香消玉殒
街市中的店铺连片遭焚
曾经繁华的小城变成一片废墟
陶器玉器石器骨器与瓦砾相混
所有的建筑物都倒塌殆尽
只有抱残守缺的墙基一息尚存
三
时间过去了三千五百年
盘龙湖依旧 府河依旧 长江依旧
消失的城池一直沉睡于地下
在漫长的岁月中无人问津
终于有人在开荒时发现了奇怪的蛛丝马迹
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九五四年
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他们决心对盘龙湖畔的地下问底寻根
决心终于变成考古行动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科学的开挖终于发现了一个古城的遗址
城池的布列与文物的丰厚让发掘者惊叹不已
前堂后殿的格局一目了然
民居与作坊半地穴式建筑并不简易
墓葬中的珍宝完整无损
许多都是罕见的珍稀
根据文物测出的年代极为久远
远超秦皇汉武 应为夏末至商代中期
古城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连同她的兴衰也无甲骨文刻记
古城的兴衰像一个童话
在地下雪藏了三十五个世纪
盘龙湖是她依存的环境
这个童话终于有了一个标题
这个标题就是“盘——龙——城”
盘龙城揭开了武汉三千多年前的古迹
盘龙城的出现让武汉的历史更加亘古绵长
盘龙城让中华南方文化更加清晰
盘龙城被誉为武汉的“城根”
武汉的历史应从盘龙城算起
今日盘龙城已成为武汉的地标
见证着武汉巨变的崭新时期
四
在武汉黄陂区有一个盘龙城博物馆
那是一个知武汉爱武汉的教育基地
地下珍宝历历在目
可叹祖先高超的技艺
城垣可以触模
像庞贝古城一样神奇
历史可以拜读
像洪钟一样厚重 像诗歌一样旖旎
盘龙城是武汉的骄傲
远方的客人啊 请你到此留步
盘龙城是武汉的多媒体
传递着武汉每天不一样的信息
回望久远 我为盘龙城引吭高歌
展望未来 我为大武汉横吹玉笛
这是一支歌唱武汉的序曲
宏大的乐章将从这里演绎
2016.12.
注:
据盘龙城考古资料显示,有专家认为“盘龙城乃夏朝的都城……为当时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这新兴部落指东方的商族。
此句引自《史记·夏本记》。
据盘龙城考古资料显示,商灭夏后,盘龙城是“商朝的方国都邑,也是南征的据点。”
据考古资料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