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Luna。本期带来《GY企业青年职业成长路径》。
我们今天分为三个部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职业成长路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职业成长路径。
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位置一无所知的话,通过“S曲线”就可以帮助我们来预测转机何时会到来。它是伦敦商学院的教授查尔斯·汉迪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来的一套理论,它包括了四个阶段。
(1)创业期。这是一个起步阶段,大家都会热情高涨,直到遇到一些麻烦导致事情停滞不前。需要不停地去试错,才能有机会取得进步。
(2)成长期。这个时期,成长会非常迅速。比如一些商品的促销和广告将产生明显的效果。
(3)成熟期。这是发展得最快的一个阶段。扩大组织,新增人员,吸引了掌声,等等。但是千万别以为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这个时候往往伴随的危机也是最大的,比如说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4)衰退期。正如电池的电会用完一样,成熟期过后就是衰退期了。
我们总说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会看到某个人升职了,某个人跳槽了,咱们也常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这些从表象上看,人生就是起起伏伏的,但事实上,这里有个隐性概念,那就是——持续上扬的暗线。
一是技能和能力的提升:这包括专业技能、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成长。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个人能够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技能水平。
二是自我发展和成长:这指的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反思和成长过程,包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不断寻求进步和改进的意愿。
三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个人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四是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的增加:个人的持续成长和努力会为其带来更多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能够从更高级别的职位、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或更具影响力的角色中受益。
五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网络:个人通过与同事、领导和业务伙伴建立积极的关系,扩展自己的人脉和社交网络,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这些因素都可以被视为“持续上扬的暗线”的一部分,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持续成长和进步。重点在于个人在这些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投入。
如果通俗一点的讲,也可以理解为打造个人品牌,就好比,我们在生产一线形成了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工作法、操作法,就是说,这个人退休了或者离职了,但他的方法还在。
如何树立个人品牌呢?就是通过不断地投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并且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高水平的表现。
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可以提供诸多优势,例如更多职业机会、更好的人际关系、更高的影响力等。因此,持续提升自己的暗线部分有助于塑造个人品牌,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这张新的曲线图,它也在提示我们,要想避免事业衰退,是有战略的,那就是在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的”成熟期“阶段,采取能够画出下个成长曲线的行动。这个时期我们的心理上和经济上都有了余裕足以抵挡下一个S曲线的失败风险,通俗来讲就是在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得到很高评价时开始寻找下一个工作目标,并为此播种,而且这个曲线还可能会超过前一个职业生涯的高度。
大家相信职业规划这个词么?
我有过一个长辈级别的同事说,她不相信,她认为这是一个伪概念,岗位、职务上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过早去关注这个概念,去策划自己在固定时间固定阶段晋升到固定位置是天方夜谭。
但事实上,我们今天将的路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此的概念。
关注路径,有3大作用。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工作十余年,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就是所有我遇到的事,我会分为两类,我能控制的和我不能控制的。如前面讲的这位同事,她提到的岗位、职级的变化,这些是我不能控制的,那我能控制什么?我能控制我内在的成长,结合当下的自己以及现阶段的计划,我能够作出一定的前瞻性判断,至少我对自己未来的预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二是管理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对于管理个人:除了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意外,还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拓展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成长和改进自己的技能。长远来看,对于个人还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组织:你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定企业在人才储备和继任计划中是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明确方向。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可以顺着规律去绘就自己的成长路径。举几个例子:
先讲一个词:耦合,明确了方向和内容,能够达成哪些耦合性呢?
技能与知识的耦合: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它们相互耦合,相互影响。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个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又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展个人的技能。这种技能与知识的耦合作用可以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经验与成就的耦合:个人的经验和成就可以相互耦合并产生正向的反馈效应。通过积累经验并取得成就,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会增强,从而促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反过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能够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成就,形成良性循环。
人脉与机会的耦合:个人的人际关系和人脉网络可以与职业机会相互耦合。通过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个人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同时,职业机会的获得和成功也可以进一步扩展个人的人脉网络。
兴趣与目标的耦合:个人的兴趣和职业目标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关系。当个人的兴趣与职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和实现这些目标。同时,追求职业目标也可以促使个人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相关的兴趣领域。
其实耦合同时也在暗示一个问题,就是避错,教会你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避免犯错也避免浪费时间。
避错也被我称之为:小事了了。这是一个心理暗示词。在我们遇到一些琐碎的麻烦或小问题时,使用"小事了了"来表示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强调,以及对解决或结束的乐观态度。它传递着一种豁达、从容和轻松的态度,表明对于小事情的处理并不值得过多关注或纠结。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专注于解决真正重要的事情。
大家相信大器晚成么?
例子我举了,但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说年轻是什么?是年龄么?不是,年轻是一颗火种,不论你多少岁,你内心炽热,你就是年轻的。你会说35岁的梅西老了么?他依然叱咤球场。不要工作一两年,遇到什么事情,参加个活动啊,你就推脱,哎呀,让年轻人参加。年轻人啊,你的火种还在么?
这里再剖一下,关注路径的原因。我提三个点,一是成长的指引性,说白了,我要教大家规划的,不是职位,而是状态和能力水平,是否能承担责任,是否能培养他人;二是增益的全面性,和工作狂相比,我们还是要协同好家庭、学业和健康,要使人生整体增益。避免时间冲突、推动互相促进;三是时间的单向性,时间这条坐标轴永远是越来越少的,没有草案难绘美图,没有美图难免遗憾。
接下来进入重中之重,今天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就正式进入到绘图阶段,先讲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出类拔萃。大家认为成长的本质什么?其实这个本质和学校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稀缺性。你可能因为成绩好稀缺,你也可能因为具备某些特长而稀缺。那在公司呢,我们以你能解决问题,解决高难度问题,解决当下实际困难为稀缺性。
有些人是自驱型努力,华为的任正非、特斯拉的马斯克,都是这个类型。大家做过MBTI人格测试么?我们的HR部门也有很多专业的测评,去评估面试者从客观角度看具体是怎样的人,从而来看这个岗位和工作内容是否适合他。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看看我们是怎样的人,在可以控制的范畴内,我们更适合做什么,或者更直白的讲,做什么能让我们凸显优势,展现出类拔萃的一面。
这里提到任正非,他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一天八小时干不出艺术家和科学家。大家一听,就觉得说,卷王,对吧,这就是典型的自驱型的人。
出类拔萃,我也总结了3个类型的出类拔萃:
第一种是统筹全局,能够策划、制定、推动重要工作的能力。第二种是添彩全局,能够参与重要工作到主要参与重要工作到牵头开展重要工作,这里的重要工作包括上级单位部署的重大项目、本单位涉及到全局性的一些重点工作。第三种是争光一域,也是这个逻辑哈,从参与到主要参与到牵头。
这里讲一句金句: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第二点,心态为要。这里敲黑板。职场的长期课题之一,处理逆境。
回到我们刚刚提到的暗线,做好预期管理,在可控的暗线积极努力,在不可控的方向要降低预期。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降低预期是风险管理的方式之一。
成长始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句金句: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接下来,我们真的要开始画图了,咱们先构思下美图的草案。
四句话:笔下生风、胸有成竹、临摹佳作、不断出众。
四句话中的第一句笔下生风,它对应的是顺应大势。我们看到有的人在职场是如鱼得水,我形容他们的状态就是文思泉涌、如有神助、运笔如飞,想做到这种程度,需要的是助力。这种助力指的是什么?我写了一句,以宏观形势为助力,把握工作大局。有个词叫做千百十个,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它是指形容某个观点、原则或道理非常明显、简单而且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说明。它的意思是对于一个事物或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和解释,但无论如何都能归结到相同的核心观点。
结合"千百十个的道理"来谈论如何把握工作大局,可以理解为在工作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和角度,以确保对整体目标的全面理解和有效执行。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优先事项。这意味着要理解工作的关键要素,确定工作的重点和紧急程度,以便有效地分配时间和资源。通过综合分析和综合考虑不同的观点和原则,可以确定哪些任务和活动对于实现整体目标是最重要的。
其次,要考虑工作的长期影响和战略性价值。这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并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了解组织或团队的长远计划和发展方向,并将个人工作与之相一致,以确保个人的行动对整个组织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讲个大一点的观念点,大家就理解了。我们说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然后再来着眼于当下的热点,包括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等。
四句话中的第二句:打好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