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 农历 九月十九 立冬
立冬,十月节
立字解见前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
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
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
“水结冰,地始冻”
孟冬之月 十月大节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迎东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三候
一候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立冬时节,北方天气寒冷,河水也开始结冰了。冬寒水结,是为伏阴。
二候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因为天气寒冷,土壤中的水分也开始凝冻,连带土壤也变硬了。
三候 雉入大水为蜃
蜃指的是大型的蛤类,雉又比一般的雀要大,与“雀入大水为蛤”相似,在冬天的时节,蜃类会大量繁殖,古人以为是雉所化。
北风往复几寒凉
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
万家晒物备收藏。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食俗
立冬吃饺子
立冬 食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此外,在旧时,很多地方会在立冬时节举行拜师活动,这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很多学生和家长会去老师的家中进行拜访,大些老师的辛勤教导。又因为冬天夜长,而且又是农闲的季节,所以很多地方也会在这个季节开设“冬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