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想到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小男孩依翔是一个读写障碍的儿童,他每天都会被妈妈催着起来,上厕所,刷牙,吃饭还不好好吃,让妈妈一直焦虑。而爸爸每天五点就起来,妈妈需要给爸爸收拾好衣服,做好饭,迎出门,哥哥每天早上七点起来,早上会读书,妈妈还是要做好饭再送哥哥出门。
那么孩子如果磨蹭的话,妈妈,你先不要急,你需要把你的节奏慢下来,去想想孩子慢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没有动力去起床和上学呢?后来依翔遇到了一个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他的美术老师,他激活了依翔创作的热情,依翔很喜欢画画,老师一直保持积极关注和鼓励,在影片结束之前,老师把依翔抱起,举到空中,影片最后定格在那里。
那么依翔后来怎么样了呢?他找到了动力,所以每天会开开心心地上学,每天开开心心地画画,而且他的快乐会感染他的父母和哥哥,也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己。
原来每天的生活是呆板,原来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弱智,但其实儿子内心里蕴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
那么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来,孩子特别磨蹭,一直催都没效果,现在能明白是否哪里出了问题了吗?我们不要从结果看问题,不要从行为看问题,而是要从心理看。
让孩子有自律性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还是以外部赶着孩子走,除非他内心有动力促使他改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让他感到这个家是温暖的,安全的,爸爸妈妈是爱他的,首先爸爸妈妈是不急躁的人,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当孩子慢慢发现,是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时,他会发现他如果开心地过一天会是一个样,不开心过是另一个样。珍惜时间过一天是一个样,浪费时间是另一个样。
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我们才会自律。
而且作为父母来讲,会提出一些在父母看来是好的事去让孩子做,而孩子内心是抗拒的,比如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试想一下,你希望如此对待吗?我们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利,当我们一直过着被别人催促的生活,你愿意吗?我们要对自己好。
对你自己好的原因是,你更加平和地对待自己,会更淡定地做事,淡定地与人交流,而对孩子,孩子感到你听到了他的需求,孩子感到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
当他能感受到你是安全的,可信赖的,他的情绪舒展了,他内心的能量重新流动了,他就会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需要父母全然的接纳孩子,我们不能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就放弃了对孩子耐心细致的呵护啊!而且呵护孩子的内心就是在呵护你的内心,不是么?
我们首先要放下自己那颗焦虑的心,生活不是推着我们去前行的,而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在电影里,爸爸看上去非常忙,可当自己孩子出现问题了,他突然发现自己之前那么忙的意义是什么?忽视了孩子内心,没有跟孩子交流,只顾着赚钱养家,会把自己认为孩子是啥样投射到孩子身上。
妈妈每天做饭,洗衣服,同样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内心渴望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在日常琐碎里全都磨没了,幸亏遇到了美术老师,是他拯救了孩子,爱孩子,激活了孩子,我们可以去看到这个老师他做了多少的努力,那么我们父母可不可以也做成像这位美术老师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都看看这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