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也是一种缘分。一个人的转变常常是从明白一个道理开始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句充满檀香味的莲花慧语,大概无人不晓吧。我也是很早以前就读到它了,而真正懂得它,却直到现在这个时候。
那一夜,又偶然于书中读到它,我突然静默了,静默了良久。仿佛在他乡的路口遇着故人,我忍不住把头深深埋进书中,像把一颗心深深埋进爱里。真的是这样,当你决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上苍都会特别眷顾你,给你定力,给你勇气。顿悟,其实就是这样,像俯首间无意捡着一把钥匙,却突然打开了一个辽阔的洞天。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这样啊!如此庄重又如此优雅。你看到过花与花相互纠缠彼此侵犯吗?你看到过树与树相互干涉彼此伤害吗?没有。这世上,唯有人,才常常累于身外之物。花没有花外之物,树也没有树外之物,它们是孤独的,安静的,专注的,缓慢的,又是勇敢的,洒然的。在它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成败与输赢,一花有一花的世界,一树有一树的菩提,足够了。
人呢,一个人能活出什么来?芸芸众生,放眼望去,那么多的人,活出急躁,活出纷争,活出攀比,活出苦闷,活出沧桑,活出不安,唯独没有活出自己。人的欲望太多,需求太多,简直是作茧自缚。远比这一花一树活得脆弱,活得疲惫,活得纠结,活得辛苦,活得无奈。
花与树,比人更懂得淡然的境界。或许,我的前世也是一株花草吧?否则怎么满心满怀都是说不完诉不尽的草木情?尤其现在,我多么想把自己变成草木一棵,像草木一样孤独地活着,安静地活着,缓慢地活着,心无旁骛地活着,勇敢优雅地活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呢?我想活出一片自己的东篱来采菊,活出一座自己的南山来听风,来观云,来揽月。一个人,一片篱,一座山。
我从前也曾经害怕自己落单。所以常常忍不住想伸出手去触碰别人的人生,想要别人来爱,想要别人来陪,想要别人来温暖。可是,人与人之间,变数总是大于定数,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分离。更何况这一生,离离乱乱,聚聚散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要承担,都有自己的债要偿还,都有自己的路要奔赴。又如何忍心给别人添难堪,添负累?所以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对于爱,对于陪伴,对于温暖,我早就停止了索求。若自己能给则甘心给,不计回报。后来学会了一个人,习惯了一个人,我才发现,其实一个人并不孤单。恰恰相反,一个人的世界,参与的人越少,就越简单,越饱满。而我的心,除了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它只能装下很少很少的人,很少很少的事。
我喜欢一个人做这做那,一个人来去如云。 一个人读喜欢的书,一个人看喜欢的电影,一个人听喜欢的音乐;一个人收拾房间、拖擦扫地,然后坐在整洁的家里,一个人喝一壶茶;一个人去买衣服,一个人去逛书店,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喜欢的风景;一个人喜自己的喜,悲自己的悲,又一个人把悲喜走到风清云淡;一个人爱或者不爱,念或者不念;一个人,做许多想做就可以去做的事;一个人,专注自己的梦想,打理自己的愿望;一个人面朝大海,一个人春暧花开……
这种感觉,让人充实、饱满,完整、安然。曾以为一个人会没有安全感,其实不是。安全感是因为你害怕失去。当你学会一个人,也就不会对外在的东西患得患失了。也曾以为,最深挚的爱是不分你我,亲密无间,其实不是。最深的爱是放手让你去做你最想做的那个你。是假设彼此失散,一个人也能把爱珍重到地久天长。当你一个人也能从容无惧的爱这个世界时,你一定也能更好地去爱别人。你不会计较自己付出的多与少,因为就算别人什么也没有给你,你一个人,仍然能把自己过得精彩从容。
朋友推荐的电影《一轮明月》,那一晚看完,我几乎失眠,不只是因为感动,还因为反省。弘一法师为了研修律宗,可以把自己关闭四年,半足不出禅房,直到修成了宗书。现今的你我,活在这浮躁的世界,去哪儿找这样执着的定力,才能把心横下来专注地做成一桩美好的事? 一生要做好那么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事,其实也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舍得,也不懂得放下急功近利的急躁,人争亦争的跟风。太多的我们,学不会专注。
三毛的《简单》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关于简单,这段话,我真是喜欢。“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也是简单。一个人,也是简单。简单多好!可以把很多不必要的繁杂,不必要的是是非非省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可以没有多大的理想去奋斗,却总该有一两件喜欢的事来安放自己的心。如我这般,写自己喜欢的文,感觉也还不错。因了这样的喜欢,我更愿意一个人修篱种菊,在自己的菊园里静下心来写字。一个人,无喧嚷,无纷争,无陈杂。写累了,一抬头,就是南山和南山飘逸的云,一低头,就是菊花香和菊花一样的清芬小字。何须更多呢?这一生,我需要的其实很少,而且会越来越少。
感谢关注,感恩有你!(本篇图文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