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晨5:30,闹铃响起。
由于昨日雾一直很大,我对今天日出没太多期待。又由于昨日将近八个小时的登山苦役,搞得今天浑身上下每个骨头缝,都在哭天喊地地叫苦,它们似乎喋喋不休地说着,“不可能有日出啦,您就老实躺着吧,别再麻烦我们运动了”。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这是很久以前,教生理卫生的老师明白无误地讲过的,但我们需要一场剧烈的运作,才能领悟。如今躺在床上的我,就在领悟着,运动一小块肌肉过后,所带来的全身心的完美的明白无误的疼痛体验。
不过在历经五分钟的痛苦思考后,我还是决定爬起来,因为那不到二百元的日出观景房,不应,辜负。
5A级名胜山头上的,那间不到二百元的客房,自然不会很大,说大或都算是浮夸了,也就能放下那张大床的。当然,用于观景的窗户,更不会很大,但也足以容下两个脑袋和四只眼睛。
正因为不大,倒方便我能摸到窗帘,我艰难地挥动臂膀,拉开它,如半瘫的病患一样艰难地支撑起身体,看向窗外。
窗外的景致,惊呆了我。
02
弥天的雾,消失了,是干干净净地消失。
就像白内障患者,手术摘下眼障的刹那所突然感受到的光明,以至于我竟不敢相信,那光明是什么?它来自哪里?那是一个纯净的虚空,澄澈着展示光明的虚空。
雾,也不能说是凭空消失了,它是退下了,退到山下的云海中。那云海,真就是海一样的存在,只近前露出两座山头,如海中的礁石,其它所有能见到的,就是云,就是海,和云海所承托着的,那纯净的虚空。
那云海是历经一夜沉淀所得到的,梦一般的平静,凝脂一样的动人,没有一丝的杂乱,也不容一丝的惊扰,哪怕你的呼吸透出去,或都会扰动了它,惊了它的梦,破了它的境。
这样如梦如脂的云海,平展到天际,那里已经稍稍浸染出,曙光的酒红色。
我叫醒同同,紧紧相依着坐在床边,平静地注视着小窗外,我们等待着,那样的时刻。那样的时刻,我曾经三次夜爬上泰山的玉皇顶等待过,我曾经在峨眉山的金顶、庐山的含鄱口、黄山的清凉台上等待过,我曾经在秦岭,在神农架,在梅里雪山上等待过,但它们都不如现在,这样轻松地、完美地、有些太过闲适地呈现在眼前。
小窗外,茫茫的云海铺陈于下,洁净的夜空点缀着几点未落的星光,东方的天际线上,酒红的色晕渐次膨胀,膨胀,直到那个庄严的圆盘一跃而出。如天际上的一个红酒杯,被那个顽皮的圆盘给碰倒了,醉人的浓艳泼向广宇,天地尽被它染红了。
这样的时刻,如果在泰山上,在黄山上,在庐山上,一定会迎来漫山遍野的欢呼的,但衡山的这里却静寂的出奇,仿佛那庄严的影像,在传输中丢失了音频信号。
当然也不全然是静寂的,楼下两人无拘束的闲聊,便打破了这个清晨的沉寂。我打开小窗望下去,这里虽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也是宾馆后门所在。宾馆的物资就从后门前的小路上运上来,那俩人正忙碌地将货物拉进拉出。
我还在这难得的日出庄严氛围里,很想冲着那两位劳作者高喊,“喂,二位,赶紧停下来吧,日出了,难道你们没看到吗”?我没有说出口,我不应打扰他们的劳作,我们是休闲而来的,有许多人,在为我们的休闲忙碌着。
而这样的景象,于这些起早贪黑、辛勤的劳动者而言,或早已习以为常了。
03
看完日出的表演,休闲者们又睡了个回笼觉。也没睡得太过踏实,差不多七点多点就醒了。昨天登山时穿的衣裤还潮着呢,因而给同同翻出了去凤凰的休闲装束,一条天蓝色的沙滩裤。昨天把苦都吃尽了,这一日可以轻松些了,可以带着这个小朋友,去享受阳光、沙滩,再去找找老船长了。
我们下楼,服务台还是昨天接待我们的那位小姐姐值班,她主动招呼,“小朋友,看到日出没”,同同欢喜蹦跳着说,“看到了,看到了”。还是小孩子的体能恢复的快,一觉过后,就跟没事了一样。
这里是峰顶区域,地势稍有坡度,但基本还是平缓的,于我来讲,就算天堂了。当然单就地理位置来讲,这里却也可以称之为天堂的,因为这世界的全部都在云的上边,尽管身子飘不起来,但心多少还是能飘着的。
过上封寺,就能远远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尽头了。就像村上春树笔下的世界尽头,是一座小城一样,这个世界的尽头,是一座小庙,庙前是一溜青石石阶和一座高高在上的青石庙门。那座庙门很像古人头顶上戴的,高高耸起的峨冠,古人的峨冠定位在他头顶最高的发髻上,而这个小庙就定位在南岳衡山祝融峰最高的那块石头上。
峨冠可以等等去登,不妨先在高台阶下打个卡。那里有个观景台,台子中央一根不高的石柱上,安放着一个一人高的巨石。之所以要在这里排队打卡,是因为巨石上镌刻着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南岳衡山。
如果再有心留意这块巨石,就会发现,这个石头是桃子形状的。只在这里,它不止是像桃子的奇石,更代表着一个桃子的意味,它是一个寿桃,更可以抽象为一个“寿”字。
而南岳,又被称为寿岳。
04
还记得衡山底下的那座南岳大庙吗?那里装着儒释道三教的神仙,其实这三教的竞争在昨日登山的一路上就没消停过,而这衡山的最高峰上更是它们角力的主战场。
首先,代表儒家在这里看场子的,自然是那位南岳圣帝了。这位大帝在帝王谱系中的地位是否重要,先放一边,咱先说说这个“岳”字。
岳,在《新华字典》中的释义是,高大的山。
我国缺山吗?缺高大的山吗?为什么五岳这几个山头,明明那么普通,确还那么自信?
东汉《风俗通义》中有段注释,它说“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那么是谁桷考谁的功德呢?其后它说得更是透彻,“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
明白了吧,“岳”不单是高山,而是要处在四方之上的高山。这四方又是哪里的四方呢?它是以洛阳和中岳为中心的中原,也可称为上古中国的四方。天子巡守四方至其下,那是国家最高权威给予的一种认证。天子到这里干什么?他不是来旅游的,他要在此考量中原之外的诸侯功德,“而点涉之”。
想想汉高祖刘邦去云梦泽出差时,准备前去见驾的楚王韩信,是怎样的坐立不安瑟瑟发抖,或也就能理解,天子的“点涉”之威了。而岳,就是展示这样天子威严的国家级山岳型森林公园,它们是5A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战斗机。
那么再说说寿岳吧,昨天上山快到南天门牌坊时,看到一通石碑写着“寿比南山”,这座南山在哪里?是这里吗?
按说这诗的原句是出自于古老的《诗经》的,《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这里的南山,自不会是衡山的,它是终南山,当然那也仅是春秋时期的人们,如此认为的。
随着西周以降,中国范畴的扩大,以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俗语的广泛流传,那么终南山,显然就不够南了。当然更南的山也多了,只皇帝们又不是徐霞客和库克船长,一般“南”就好了,南岳自然就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这不单单是我的推断,自汉代以来,南岳便被指代为寿岳,只那时的南岳还不在衡山。隋代以后,衡山接过了南岳的接力棒,它自然也顺带接过了“寿岳”的尊号。北宋徽宗曾御笔亲题“寿岳”俩字,赐予衡山。南岳大庙中,康熙大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中,开篇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
天子给了认证,即便是南极点上的山,又能奈何?现在大家知道,南岳衡山上的这个大寿桃,是谁给捧上去的了吧?
05
打卡完网红桃子石,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去登那座高高的峨冠了。
其实也不算高,不到十米的拔升,但对于昨天爬了一天的山,今天浑身上下还不舒服的菜驴在下来讲,那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当然即便是菜驴,也是有决心和勇气,完成这一挑战的,因为那也是南岳衡山最后几米的挑战了。
祝融峰顶,是一座小庙,它小到只能容下一座小殿。殿内跪满了敬香的人们,他们不分男女,各个抓空跪在其中,各个口中念念有词,各个一个头接着一个头的磕下去,千万条的心愿,在这个不大又热闹非凡的空间上空盘旋着,飞扬着,直接头顶朗朗碧蓝又宽广无垠的穹宇。
同同问我要不要拜,我说不去,他撅着小嘴,斗气似的跑到殿内,找个地方跪下,认真地磕了几个头,然后兴高采烈地跑回来。我问他许愿了吗?他惊奇地问我啥叫许愿。
我说,“你想要什么,就许什么愿呀。”
同同说,“我想要i-pad mini。”
“去赶紧许愿呀,你得让殿里的大神知道,他会去做你妈妈的工作,实现愿望。”
“竟瞎扯,骗小孩”,那小孩白了我一眼,不过我知道他的小算盘已经开始打上了。
“反正机会难得啊,i-pad mini,你看着办吧,”我转头认真看起了墙上的壁画。
那个小孩儿转悠了半天小圆眼睛,趁我不注意跑回到人堆里,找个地方跪下,双手合十,叨了唠叨地小声说了一堆的心愿,然后更是认真地磕下了几个头。
06
这个小院的一侧,是条抱墙的游廊,廊下院墙上,镶着几幅汉白玉浅浮雕的壁画,里边讲述着慧思禅师的事迹。院内虔诚朝奉的人那么多,但真在墙下阅览壁画的人并不多。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在拜的,是哪位大神吗?
起先因那遛壁画,我以为这是一座佛寺,但那座大殿叫做祝融殿,殿外的铭牌介绍中,明白无误地写着,这里供奉的是火神祝融,他是南岳圣帝。不过这个殿有些奇怪,其中也设立了慧思禅师的圣像,以做圣帝身旁的陪祭。
这位慧思禅师,是南北朝僧人,十五岁出家,在北齐地域禅修《法华经》,54岁时,目睹齐祚将倾,世事险恶的他,帅弟子四十余人,南迁衡山。他在此驻锡十年,建寺弘法,造就衡山佛教大盛之世,人颂慧思禅师为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又称南岳禅师。
据说慧思禅师取得这些成就,是得到了南岳大神祝融,也就是那位南岳圣帝的支持的,壁画中津津有味地讲述了,慧思禅师以棋会友,赢得圣帝欢心,抛杖遮山,建立道场的传说。
其实,我之前讲述《南岳大庙》的文章中,也说过,衡山是在隋代才得到南岳尊号的,而南岳圣帝的帝号更是晚到北宋年间才被加封。那么这个故事就有些奇妙了,慧思禅师生活的年代是南北朝的中晚期,那个时间里,衡山显然还没有得到如此的名望的。
中国佛教的大盛,应该是从北魏时期兴起的,北魏到北齐北周,再到隋唐,其统治阶层多是以鲜卑族的血脉相传承的。对于中原他们是外族,他们热衷学习中原的儒家学说,以达到统治中华的目的,但他们也同样热衷吸收外来的文化,来冲击中原原生的诸子百家学说,佛教就因此兴起乃至昌盛中华。
慧思禅师,就是从北而来的,这或是巧合,或也是必然。他来到衡山,但衡山不是没有信仰的地方,这里信奉着由来已久的祝融,那应该是远自春秋战国,辉煌的楚文化的一部分。
显然,慧思禅师精修的法华大法,更是精妙,不到十年,衡山道场局面大开。其实衡山道场再大,也不过是偏踞在湘东南一隅,它对于茫茫中华不过是星星之火。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但在于大,更在于深,在于不熄,在于传扬,在于广播,在于深入人心。如果慧思禅师的佛法没有传扬出去,或许今天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但我们今天记住了他,还要纪念他,把他的圣像立在大殿圣帝的身旁,就说明他的佛法已深入人心了。
慧思禅师“一心三观”理念的这个小火苗,是可贵的,但广泛播撒这个小火苗,以至成为燎原之势的人,更是可贵,他就是慧思禅师的徒弟,智顗大师。那位大师后来去了天台山,开创了汉传佛教三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并从此名扬海内。
而这位坐镇南岳衡山的慧思禅师呢?他被尊为天台宗的先驱者之一,是天台三祖。在我们世俗的眼界里,这位慧思禅师是蹭了南岳的光辉,而在广大佛家信徒心中,这位慧思禅师,才是巅峰。
是衡山,还没有被称其为南岳时,就在这里耸立起来的,巅峰。
07
下了祝融殿,路西侧有望月台,那里在祝融峰舍身崖上,从这里凭栏瞭望四野,茫茫云海从脚下一直延申至天际。
那是何种样的辽阔,那是朗朗的碧蓝与无垠的雪白,交织出的辽阔,那一刻,心醉了,激扬的风扑面而来,竟然让人有些泪目的感觉。我揽着同同幼小的肩膀,和他说,我们就是为了看到这些而来的。
所有辛苦的付出,不一定都会有所得。而当你真的得到它时,却又是那样的波澜不惊。这就是自然,自然而然,不为你的到来而生,不为你的离去而亡,而你为此,却要走过万水千山。
这样的美景,已永驻于我心,我甚至就想永远伫立在这里,来换取我们一天付出的辛苦。但我终归熬不过自然,自然的壮美终归会变成平淡无奇,而我们也终归还是得离去,告别。
对了,回宾馆的路上还有个上封寺。去到那里时,那里正做着法会,我们就坐在大殿外的檐廊上,听着里边经声阵阵,法器鸣鸣,超然的佛香缭绕周遭。不远的白灰墙上,挂着个小纸牌,上边写着“小善如涓流,点滴汇聚,终成大海”。
这祝融峰上的上封寺,原是东汉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只是这处福地,被信奉佛教的隋炀帝相中了,他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
道教有七十二洞天三十六福地之说,我仔细地数了数,南岳衡山,占了一处洞天,三处福地。如果把洞天福地看做道家神仙世界里,相互高速连接的网络结点的话,那这南岳衡山也可算作神仙世界的交通枢纽了,这里的神仙扎堆度,在全国名山的排名中,不是第一,也得第二了。
所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的追求,或也是神仙的追求,我是否也可以把它立为人生的一个,小目标呢?
08
儒释道三家你争我夺的冷酷,皆因这里是养人结气的仙境。不过,仙境也不能久留,在留字数就严重超标了。
出了上封寺,回到宾馆收拾东西退房,出门告别祝融峰时,再望一眼世界的尽头,也就不得不离开这个冷酷的仙境了。不再想徒步下山了,让那个小孩儿高兴地蹦了起来。还这么能蹦跶,这小体格,徒步下去,绝对是没问题的,只我这身子板,怕真吃不消了。
我们趁早下到南天门,这时雾气已然又上来了,也或是我们又下到了云雾之中。从南天门坐索道下到半山亭,那里依旧是雾气沼沼的,和昨天上山时一样。天气没有变,依旧是潇湘云雨着,只我们变了,我们是从天外的仙境而来。
从半山亭坐小巴下到康家陇大门口,天色也依旧是昨天那样,多云而未雨的样子。只昨天我们花费了八个半小时上山,而今天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从天上回到了人间,这竟让我有些后悔,不如再在山上多转转好了。
但既然已经下来了,那就继续走吧。
可去哪呢?就去那让“雁阵惊寒”的“衡阳之浦”看看吧,反正晚上要去那里坐火车的。
《岳衡笔记》全集: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