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星期六下午,恒山,晴
01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木密翳。”
这是徐霞客先生登恒顶时所见的山北景致,这样的景致如今大抵相同,只先生遗憾,他没能够从山北下山,去领略恒山后山别样的壮美,因为那时后山下山是没有路的。其实那时即便前山上山也是没有路的,他是从危崖攀上岳顶的山脊的,对于那条来路,他也是“俯瞰茫茫,不敢下”,这时恰遇当地山民上山,因而他打听到了下山之路,在寝宫后的危崖上,再从那里下至上山的原路上。
仅此足见他旅途中的艰辛,仅此足见他行走于旅途中的勇气。
这样旅途中的艰辛,如今自不再有,但这样行走于旅途中的勇气,如今却还是需要的。
来恒山前,大概搜索了下旅行攻略,才知道恒山还有个迷人的后山,那里是登山强驴们逃票又虐心的天堂。但2006年恒山后山着了一次山火,从此便封了山,至少在表面上不再允许人们登山了。我曾就此咨询过一位登过后山的驴友,他说确实如此,不过他有逃票路线,还好心地给我发来了绕开后山南天门的轨迹图。
我只想登山去看风景,不想把它变成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更何况还带着个小朋友,因而我依旧选择容易些的前山上山。在与那位朋友确认前后山山路可以贯通之后,便暗下了决心——后山下。
离开天峰岭的那个恒顶标志碑后,我们便开始了自己的孤独旅程,那是只有两个人的恒山后山,即便是徐霞客大神,也已经与我们分道扬镳了。
02
徐先生在临下山时,还留下了一项科考成果,他惊奇地发现,“是山(天峰岭)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大概是将过2000米的缘故,恒顶的高山草甸不算广阔,不过相对来讲,北坡的林线已经接近山坡中脊,而南坡确要低个几十米高度,至于为什么?当代科学的解释是,由于冬季日照的缘故,山脊南坡冬季的积雪在开春前便已大量蒸发,故缺水少树。而山脊北坡开春后雪水才融化,正好滋润草木,因而松林更是稠密,林线也更高一些。如你仔细观察,华北大部分一两千米的山脊都是如此,而追溯这一科学发现,估计我们又可以傲娇地说,我们在明代就有科学家观察到了。
既有高山草甸存在,夏日的色彩便不会单调,我和同同在那片大草地上至少发现了十余种,在这个季节里怒放的小花,可惜我们多叫不上它们的名字来。其中尤以一种粉色的,五分硬币大小的,菊科小花开得最是灿烂,才像是刚刚绽开的稚嫩样子,但已然星星点点地落满山坡,在我们的脚下、路旁,肆无忌惮地妖娆着。
但这样轻松明丽、鲜花漫坡的山脊之路没太许久,我们就不得不告别它下山了,我们也很快没入到晦暗的林线以下。
大概后山步道就不是给游人设计的,因而那条路上少有指示牌和标记物,因而让人走得有些提心吊胆。而山北也不像徐霞客所说的“北向俱石”,恒顶以下一二百米就是土山,因而那里松林茂密。
03
将入松林时,向山下俯瞰寻找可识别的目标,远远地望到山下有一座覆钵塔。后来知道那塔叫文殊塔,它是我们这一路上见到的不多的几处人文景观之一,不过有它在,心安。那时,我就指着那塔信心满满地对同同说,看到它了吗?走到那里,就到山底下了。
人真的是需要有梦想的,但既然是梦想就总会与现实有落差,当然有的时候,这样的落差也可能会颠覆你的梦想。
那座不知道哪个年代建造出的文殊塔,对我们确是起到了不小的鼓励,因为有它在至少说明这里还有人气,至少说明我们走的这条路没有错误,至少说明我们走在路上并不孤单。但当真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到那里后才发现,原来那里不是我们梦想中的山底下,那里只是土山漫长却舒缓旅程的结束。
同时那里,也是此程最为艰险的旅途——石山之路的开始,恒山至此,不再婆婆妈妈的了,它傲为五岳的风骨,随着磊磊危崖陡壁的展露而慢慢呈现出来。
这一呈现可是不得了的,它就像爱上肌肉的猛男,一发而不可收,渐渐地出现了两厢对峙的峭壁,那峭壁如刀斧斩过般的笔直,中间切出让人晕目的深谷,而我们就站在那峭壁之巅,想想那峭壁将是我们接下来旅程的一部分,就让人不寒而栗。
04
那山谷中异常地寂静,只不时有“喳……喳……”的叫声从中传来,在另外的地方,也有“喳……喳……”的声音似做回应,那声音淡定从容,于万籁的静谧中更是清晰而明确的。同同挺着小肚子通过望远镜耐心地搜寻山谷,不一会的功夫他找到宝贝一般兴奋地喊,“在那,在那”。沿着它手指的方向,确有一个黑点,悬在空中,我接过望远镜,以确认那个黑点的存在,它确存在,它是一只展着双翅,静悬于空中,不动声色的——鹰。
只是,它不在我们的头顶上,它在我们的脚底下,俯瞰那鹰飞翔着的姿态,让我找到了点儿上帝的视角,我们就站在这里静静地欣赏它,欣赏它的不动声色,渐渐的,我们似乎忘记了山谷的存在,忘记了还有的一段不寒而栗的旅程。
当然,那旅程是还存在着的,在我们回归凡人时,就需要沿那峭壁一侧的石路走下去。那却是险峻到肃杀的一段路,部分路段我必须厉声叫住急匆匆往下边跑着的小孩儿,因为我觉得还是自己走在前边更放心些,因为我实在是担心这个小朋友,一旦一脚踩空,就不好玩了。
我们脚下的那条山路就在峡谷中曲折蜿蜒着,从高处俯视,它在峭崖与杂木林间时断时续,它似乎在尽力延长着画出一条羊肠子般婉转的曲线,但它最终还是消失于深谷之中,消失于那个令人惆怅的远方里,仿佛那里就是世界的尽头。
后山峡谷两侧的峭壁,是断层岩结构,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对面岩壁上一层层水平的岩层节理,不同的岩层也表现出不同的岩石属性,有的层面是坚不可摧的铮铮铁骨,有的层面却已被植被浸染成绿色条带,如此一层岩石的赤裸,一层植被的茂绿,就如一本巨大的书.
我们下山的过程,就是在翻动那本书,当然是在脚下的路,不那么提心吊胆的时候里。
05
再说那头鹰,它终是高居此地的王者,它没有因为我们的叨扰而退守,它始终不动声色地踞在它的领空做傲然的巡视。只是那领空原来是在我们的脚下的,慢慢的我们与它有了水平的视角,而后渐渐的它也便高踞在我们的头上了,想着有一头鹰在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我们,我的后脖梗子就一直在发凉。
同同眼尖,在对面峭壁上的乱石间,发现了与它一直应和的另一头鹰,并欢喜地指给我看,我慌忙拉住那个小孩儿,叫他小声些,别惊着这里的王。不过顺着他指的方向找寻,果然那里有一个鹰巢,另一头鹰就卧在里边,而这时它也正机警地望着我们。
同同悄声问我,它是在孵蛋吗?我说应该是,但想着正被两头鹰盯着,我觉得此地还是少停歇为妙,不过隔着不宽的峡谷,能清楚地观察那两头鹰的生活,确是我们此次恒山之旅中的意外收获了。
同同再有的收获是灯笼草,那是在杂木间长出的一种草本植物,中间长有一根坚实细长的叶挺,叶挺上又长出更细些的小枝,每条小枝上都挂着四五朵白灯笼样的小花,惹人怜爱,我后来查了查,这草学名叫做细叶沙参。
同同很喜欢,想去摘它,我说,摘了,那些小灯笼就会枯萎了,死了,同同的小手犹豫中停下了。但他终是不舍得这样的可爱,我说,那我们继续往前走,或许还能遇到它们。
或许吧,但那样的小草真的不多,不过它确是同同剩下旅程中的乐趣所在,同同走在前边寻找它们,将疲惫的我甩在他身后……“爸快一些,这有一支”……找到了,他就会在远远的前方冲着我喊,我后来已经累得懒得应答了,但那声音依旧欢快地激荡在山谷中,以至于穿越至今似犹在耳畔。
那个快乐的小孩,真希望他能永远地快乐下去。
06
渐渐的灯笼草不见了,渐渐的我们周边露骨的崖壁消失了,渐渐的我们走到了谷底,其实那道峡谷不算漫长,当我们走到峡底时,我们也就走到了峡谷的尽头,那里有一座白色的石桥飞跨于两侧崖壁间。走上那座白石桥,峡谷之门豁然而开,从那里,我们能看到远远地截在山路尽头的南天门,还能看到更远处的浑源县城,至此,那颗总怕迷路的心,终于可以安放下来了。
路走到这里,我们也总算遇到了几个上山的游人,他们惊奇地夸赞这个九岁的小孩儿竟能翻越这座大山。而走出南天门时同同也真的已经精疲力竭了,一路的风尘,让我们没了顾忌,我们就一屁股坐在路旁的树荫下。回首来路,我们竟也吓了一跳,刚刚走过的山路已经踪迹皆无,那个峡谷也如桃花源般邈不可寻。
那是我们两个人的桃花源,是我们历经万苦走过的冷酷仙境,而恒山就如一道高墙般气势汹汹地立在那里,拦住了它,仿佛这一切已不存在,那不过是你们的梦,那个仙境你们从未来过。
我举着望远镜耐心分辨,才在一处高高的石崖顶端,找到了那座我们曾经乐观地以为是道途终点的文殊塔。我指着那塔和同同说,你敢相信吗,我们刚刚就是从那个地方下来的,我和同同说,你只有见过了它的心,才能知道它之所以为“岳”,而当初我竟认为北岳恒山是根好啃的“软骨头”。
从恒顶下山,我们历时3个半小时,终于走到了后山大门口,那时已经将近下午五点。在那里我们打了辆摩托车,去到浑源长途车站。一路上我都在犹豫,我们是该回大同还是去应县,在空荡荡的售票大厅,我看着这个一瘸一拐、步履蹒跚的九岁小孩儿,最终买了回大同的车票。
在北京的波知道我的决定后,便偷偷地开始筹措,最后在将到大同时,她打来了电话,说她预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当然我知道她这样的决定中不会考虑我的因素,而完完全全是为了她可爱又坚韧的儿子。
那个九岁的孩子儿,在那个日色澄丽的日子里,真棒!
《文字之光》专题活动:
《一个人的黄山》推荐阅读:
《金陵随笔》推荐阅读:
《恒岳笔记》推荐阅读:
《扬州慢》推荐阅读:
《人在淮安》推荐阅读:
《望京小记》推荐阅读: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