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梁晓玲平台和《半月谈》教育大讲堂的故事【第二期】

一场关于教育的对谈,最好该是什么样的?

它应该有趣、轻松、亲切,却紧抓主题。

故事精彩,又金句不断。

在有限的对谈时间里,能留下很多让听者反复回想、甚至改变行动的珍贵内容。

6月19日晚,在《半月谈》美妙成长的直播上,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与家校共育心理学专家梁晓玲,就为上百万家长贡献了这样一场精彩的直播。

这场“做不焦虑的家长,培养高逆商的孩子“为主题的直播,有数百个社群同步互动答疑。

结束后,还有不少家长在群里互动,交流感想和体悟。

那这场口碑爆棚的直播,

到底说了些什么?

俞敏洪与梁晓玲,

又有哪些关于教育的碰撞?

俞敏洪为什么这么会讲故事?

让我们带你一一回顾。

为什么孩子抗挫折能力弱?

俞敏洪:

我们要给孩子定规矩,定规矩是可以有要求,但不能以辱骂、伤害的方式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

孩子面对家长的教育和要求,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孩子的心理还不成熟,就要去面对父母给自己的压力,这件事情太难了。所以倒过来问问,我们家长有没有更成熟?是不是总是抱着指责性的心态?

梁晓玲:

今天我们的家长比较习惯用完美的框架,东家的优点加西家的优点,组成了对孩子的全部要求。

孩子就变成了一个机器人,必须有完美的配置才能达到父母完美的要求。

父母的聚焦点,在心理学上叫“视角倾向性”。如果父母的视角倾向性是负向的,就很难看到孩子的优点。

比如孩子拿着试卷回来,写着99分,请问你是聚焦99分的家长,还是1分的家长?

大部分拿到99分的孩子会得到一个标签,叫做“你很粗心”。

得到60分的孩子不会被打上“粗心”的标签,会被说“你不够努力”。

但拿到99分的孩子恰恰会被打上一个标签,被说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大家意识到吗?这个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孩子的不抗挫折性,和他不被接受犯一点点错误是有关系的。

俞老师觉得家长焦虑的这些问题,到底真的是孩子低逆商的问题,还是孩子在发展当中非常正常的表现?

俞敏洪:

我觉得特别正常。

梁晓玲:


对,特别正常。但是我们的家长却给孩子的问题贴上了比较严重的标签。其实这些标签对孩子的影响,比孩子发展阶段中表现出的起伏的状况是更为严重的。也就是我们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孩子度过心理的起伏期,相反加重了他们的不抗挫折性。家长太焦虑了。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自身的心理系统不稳定,受到自身当下状况的影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