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创】
琐事缠身,这个春天,没有出去旅游。时不时去乡间走走,也挺不错。
我对乡间有着说不清的眷恋。也许因为儿时母亲带我去乡下走亲戚的美好记忆;也许因为童年水上生活,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而生出的向往。我对不同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总有着由衷的好奇和各种有趣的设想。
更或是,乡间的慢节奏,让我怀念母亲时代的慢生活。所有慢节奏的情景,都会勾起与母亲相关的记忆。抑或是漫想。
我的乡愁,大多没有具像,只是与母亲关联。
记忆中的乡间,总是在雄鸡梦呓般的鸣唱中醒来,也或许是,我睡意朦胧中的鸡鸣,像梦一样飘渺。当此起彼伏重唱和鸣时,一定是晨光明媚的时候。晨风总是带着清新的凉意,轻柔又亲切。炊烟袅袅升起,有荷锄的人们散散淡淡从门前走过…
这样的经历不多,都是童年客居时散淡的记忆。或许,伴着炊烟微醺的气味,再次跌入梦乡。一切似真似幻。
乡间,总是让人舒心、惬意。
钓鱼的人,一到点就着急忙慌检拾装备。垂钓,像一种瘾。那瘾,像一幅画,教人安逸。
光明村是最近去得比较多的点。因为时有渔获。
啦啦队员到点可以四处晃荡。在开阔的田野间走走,安静的马路四通八达,新鲜的空气扑面满怀。心旷神怡。
水绕山村,有弯弯的小河流淌。喜欢水边的木跳板,三两根树枝达成,款款伸向水边,就是一道风景。莫名会勾起一些遥远而温暖的记忆,抑或是想象吧。
久远的记忆,被时间一轮轮淘洗、过滤、染色、参兑,底色早已无法分辨,真相也无从寻迹。
悠悠晃荡时,悠悠地遐想。是很治愈的时刻。
午后,几只小鸭子结伴,摇摇摆摆来到河边,沿着跳板相续扑向水中,老手一样游来游去,时不时“嘎嘎”叫唤两声,不是呼朋唤友,伙伴都在身边。那高高仰直的脖子,有时还要扭几扭,明显透着一份炫耀。那份得意,像个骄傲而快乐的孩子。那情绪会感染到你。令你忍俊不禁。
想起辛弃疾老年的一首小令,“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稚者的心思,老者的闲逸,看破不说破的趣爱。老与幼的相处,第三者静观,又是一层悠然的天伦之趣。
停在水边的小木船,静静枕着自己空乏的倒影,无所事事的。也是一道风景。
多少风景,都是心底的的乡愁。
投入乡间,你就活了。
走着走着,会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是邂逅,也是知遇。终究是缘。
从而找到自我。渐而忘我。
花鸟草树,蜂飞蝶忙,虫鸣哇唱,每一个情景都牵引你的灵魂。
随着节奏,你就会行动起来。于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采野菜,摘野花,还有枯藤、野草…摘回家可以装饰空间。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事情。追蜂、逗蝶、羡鸟、戏鱼……其乐无穷。
乡间,像一个画板,任你在心间涂画。又像一串音符,任你随性吟唱。怎样都走人你的心间,怎样都是美。完全不会感到无聊。
走入乡间,你会发现,快乐和享受其实不需要多么奢侈,它可以来自很微小的事物。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应该在乡间度过。并从哲学的角度阐释,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环境。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满世界都有他们的玩伴。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童年是孤独的。
其实,同样孤独的不仅仅是孩子,成人也一样。
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
所以,孤独的灵魂,投入乡间就复活了。
春日的乡间,处处生机盎然。正是“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时节,春茶春菜相继成熟。这几年,慢慢认识了蕨菜、荠菜、野葱等食材。
今年学会了采荠菜。另一次,还认识了野葱,采回来炒鸡蛋吃,很香。
在我的眼中,乡间四季都是那么美妙,我都喜欢。
回乡定居的人分享,久居乡间,大自然不动声色,但是给人很多启示,教你很多事都会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包括你的起居,都会听从自然的规律。城市生活,星月难入梦。
还说:如果内心足够强大,并不需要去远方。守着一棵树也能过一辈子。
时下有句话:岁月太长,可以丰富,可以荒凉。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状态。如果内心足够充实,心远地偏,在城市的一隅苟且,也可以很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