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九章朴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理解:

与古本《德道经》相去甚远,这里的绝是指的“独到的学问”,这里说的绝圣、绝仁、绝巧就是指圣、仁、巧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谓的最纯粹的圣、仁、巧。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所谓的智巧,义务,名利都将自然被舍弃,然后也就会有利民(没有伪善和心机,遵循道的规律)、孝慈(发自内心的仁爱,不参杂责任义务在内的其他因素)、无贼(没有虚伪和巧诈)的现象出现了。

    显现看穿事物的原始本质,保持淳朴天然的属性,避免尘浊的污染。减少私心,修正习性,淡化欲望和各种贪念。淳德归道的学问就是独一无二的绝学,掌握了她永无忧患。

实际应用:

现在的世界选择非常之多,如今已不同于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选择很少,但那个时代的人精神生活简单而高质量的,我们现在就是因为选择太多,所以导致烦恼太多,所以返璞归真,减少私欲杂念,才能免于忧患。至于最后一句绝学,到底是抛弃繁文缛节的浮文,还是说的淳德归道独一无二的学问,其实意思都是要告我们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