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式职工就是端着铁饭碗的人,而出生在双正式职工的家庭里,就是小时候别人家都吃玉米面高粱面,她家饼干都能发霉,堪称现在的富豪家庭。
1972年出生,在那个房子不需要花钱买(单位分房)还没听过虚荣心和攀比心这个词的年代,就能穿上从广州过来的裙子和当时见都没有见过的皮鞋有着双职工父母的小小优越感度过了学生时代,大概正式职工能有好的生活这个概念从那个时候就根深蒂固了。
后来中专毕业国家政策有变,儿女不能顶替父母职位,不过好在也给分配工作,厂里管仓库是清闲的活,国营单位效益好,出门吃饭都是坐厂里的车,仓库里中转站上的鸡蛋都不是稀罕物,只一个"电厂职工子女"头衔,提亲的人就踏破门槛了。
街边卖冰棍阿姨非常喜欢她,自己家儿子与她年龄相当,经常给她冰棍吃,卖冰棍虽不是丢人的行业,只是跟正式职工比是差的太多了。1993年结婚,正式职工老公,彩礼十万块(这在那个年代就是难以相信了),刚刚时兴的五千块钱的皮衣,各种金首饰,风风光光的嫁了。
时移事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飞速发展,在那样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变的没有当时那么"风光"。产后因为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辞了工作,但是老公的工资还有老公单位的福利(笑谈单位福利除了不能发媳妇什么都发)还能维持吃喝富足的生活。
时间很快进入了新千年,她们的生活还是一成不变,但是时代变了,当年卖冰棍的有了自己的水果店和超市,楼房需要花钱买了,各种做生意的经商的开始占了社会的主流,国营工厂没有以前景气了,各种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不仅当年那些正式职工相比其他家庭的小小的优越感没有了,当了六七年家庭主妇的她也要出来打工了。
一个在幸福家庭里成长起来的过了这么多年幸福日子的要强的女人在哪里在什么生活情况下都不会差的。从基础导购做起,在其他人眼里看似平常,但是每一个最普通的行业里都有精英,五六年以后有了经验和能力以后开始有伯乐找她合伙开店,机会是有了,资金也能解决,但是从小到大的"正式职工"思想还根深蒂固,这么多年没有继续学习,没有开阔思想,没有对当下社会改变和进步的理解,错过了这次机会,也错过了以后的很多次机会。
这个女人,我说她很幸福。一个开朗的性格,一个疼她的老公。一个可爱的孩子,不能说钱不重要,因为钱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孩子要结婚,要买房子,要彩礼,要给父母养老,要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平,都离不开钱,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的中国的发展变化最大的时候,经历的生活的动荡波折也难免最大。
我只是叙述了一件事,没有想说明什么,不过虽然时代变化快,我们只有社会给的最基础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放开以前根深蒂固的思想,可以跟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从中寻找机遇,因为变化也是机会,变化就一定会淘汰旧的东西,产生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