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批评指责别人时,常会用到良心一词,‘你有没有良心’‘人不能不讲良心’‘拍拍你自己的良心’‘你良心叫狗吃了?’‘我凭着良心说’中国人常说的良心是‘’以道德为内容的判断是非之心,道德之心‘’,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
在西方有一种对良心的定义,所谓良心就是用知识,能用知识帮助自己判断是非,这样就把良心的范围扩大到道德层面以外的其他各个层面了。
圣经中尤其是新约圣经中也常用良心这个词,并且还会用一些词语来修饰它,心地天良,无愧的良心,无亏的良心,清洁的良心,污秽的良心,软弱的良心等等,可见,本可以作为人类共同的评判标准的良心,也是不统一的,所以批判之前,先谈标准,良心(知识和用知识的能力)就是标准。
先来看看良心的来源,人是上帝创造的,所以良心自然是上帝所造,良心的主要成分是知识,主要功能是评判(断是非),这两方面都会受后天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具体的事件上,后天习得的知识极大影响了构成评判的标准,或顺应上帝赋予人的天良或篡改人的天良。所以在圣经中就有了那么多对良心的修饰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后天的知识是构成良心不同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良心是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对良心(评判标准)就非常重要了。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对上帝的认识是真知识,人与人的区别,在于认知——就在于你对上帝的认识,这认知决定着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自己,看他人,看就是看法,就是评判。看法不同,观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行为,产生的后果也不同。人的多样性也就在此体现了。
因为看法不同观点不同所以需要交流。交流是在认知层面的交流,交流中有个规律,相同认知层面的人才能交流的起来,加深关系。不同认知层面的‘’交流‘’因为交流不同往往会破坏关系。
有人说人的认知的成长,有条清晰脉络线,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或时期
第一是黑暗期:无力将人从环境中区隔出来,所行皆错。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在他的名著《梦的解析》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女孩,父亲去世了。葬礼上,女孩突然看到一位男士,好潇洒好英俊,女孩心动,爱上了这名男子。没过多久,女孩的姐姐,突然被人杀害。警方侦骑四出,火速破案,抓到了凶手。——凶手就是女孩,是她杀掉了自己的姐姐!
可这是为什么呢?
弗洛伊德说:女孩杀掉姐姐的动机,你如果询问正常人,正常人根本猜不到。
就算你告诉他,也转不过劲来——可如果你去监狱里,问那些杀人犯,所有的杀人犯,想都不用想,脱口就能说出女孩杀姐姐的动机。
这是因为,女孩跟杀人犯们,是同一个思维模式,有着同种行为逻辑,因而能够相互理解。
弗洛伊德说:正常人,完全弄不懂女孩为什么会杀害姐姐。
但监狱里的杀人犯,都会不假思索,在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答案——女孩杀姐姐,是因为她要再制造一场葬礼!
再制造一场葬礼?为什么?制造葬礼干什么?
每个凶手都会告诉你:女孩制造葬礼的目的,是她希望再见到自己暗恋的男士。
女孩第一次遇到心仪的男士,是在父亲的葬礼上!所以她认为,要想再遇到心爱的男生,就得再来一场盛大的葬礼!是不是不可理喻?人的认知是分层次的,你理解不了不同认知的人,他们也无法理解你。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蚂蚁的距离还要大!这种最低层次的认知,让他们无法正确衡量人的价值,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人与环境是无法分开的。
环境转瞬即逝,没有价值。所以在他们眼里,人也没什么价值,人命不值钱,所以他们才会伤害别人。
第二是混沌期:无力区分幻境与现实,活在乱麻一团的心中,苦不堪言。
曾有个男生,带着死党去相亲。
对方是个极漂亮、极柔婉的女孩,知书达礼,大方得体,男生一见到他,顿时就动了心。
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他想:人家那么漂亮,那么有教养。你想娶她,别墅总得有几套吧?就你住的租居屋能行吗?想娶她,宝马奔驰什么的你得有吧?你那辆老是掉链子的自行车,跟人家能配套吗?男生沉寂了。
此后一年,他也没有跟女孩联系。
忽然有一天,死党发来贺贴,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礼。
男生带着礼金匆匆赶到,到了现场感觉不对:咦,死党的媳妇,好面熟啊不是我一年前相亲的漂亮女孩吗?
可死党也没别墅名车啊,那怎么女孩就嫁给他了呢?
再想想,人家女孩从未说过要别墅豪车,从未说过。
那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想象!
自己想象着女孩会要别墅豪车,以想象为真,断绝联系,一味谩骂女孩拜金。
却没想到……但这事真的怪不了死党,也怪不了人家女孩。
怪只怪,自己的认知能力太低下,无力区分幻境与现实!
有位母亲,她女儿腰不好,她就一直认为是女儿小时候婆婆不给她带孩子以至于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把腰摔坏了留下的病根,所以就对婆婆充满怨气一直不能释怀,但是婆婆还莫名其妙。
第三是迷茫期:无力区分情绪与事件,失去自我把握能力。迷茫地带的人,能够区分人与环境,也能够分清幻境与现实——但他们常常陷于情绪之中,无法区别情绪与事件。
比如说,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名叫罗纳德 · K · 霍弗林,他比爱因斯坦的智商,还要高出五个点。
但是他一生活得好惨,老大一把年纪,一无所有,没房没车也没女生爱他,属于美国赤贫者。
面对蜂拥而来的记者,他大声疾呼:请大家多多关心我这个弱势者,给我点钱,不要饿死我。
记者问他:你这么高的智商,咋成弱势群体了呢?
罗纳德回答:这事,要从我小学时候说起,小学班上,有个女生不喜欢我,因此我就……。
就因为小学有个女生不喜欢他,他就赌气毁了自己一生。
这种赌气,就是情绪!
太多的人,就跟这位罗纳德一样,智商够用,能力也不弱,就是无力对抗心中的情绪。
要不就抱怨幼年爹妈对自己不好,要不抱怨老板心黑,同事手辣,爱人无情,孩子不乖。
还有一个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还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天有人说‘’这小孩还会说普通话呢,来多说一点‘’,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就再也不愿说普通话了,也不愿与人交往了,长大了也是这样,他的专业需要他说普通话,但是以前的感受成了他的障碍,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学业和工作以及人际关系。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在接连不断的伤害中成长的,伤害事件不会影响到你的未来。
影响你未来的,是你对事件的看法,是你那走不出去的、无休无止情绪!
第四是困惑期:无力区分主观描述与客观,努力奋挣,也无法改变命运。到了这个层级,有目标了,不迷茫了,但因为无力区分观点与事实,仍免不了被人玩弄,活得好累好辛苦。
比如说,美国奥巴马当政时,有年发布咨文:
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们把失业率的上升控制在了4.6%,这是值得全美国骄傲的成绩,让我们继续努力,听到这个报告,全美国人一起欢欣鼓舞。
几年之后,终于有个特朗普冲出来,指着奥巴马的鼻子大骂:
有没有搞错?你当政几年,把个失业率搞得上升了4.6%,每2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被你弄丢工作,你居然还说这是自己的政绩,还要脸不?
支持者和反对者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观点叙述,这却是让许多人陷入困惑的根由。
无力区分观点与事实,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头走。被人家卖掉,还乐滋滋的替人家数钱。
这类人最乖最努力,但他们往往是劳碌一生,却竹蓝打水。所以他们必然是极度的困惑、郁闷,总感觉这世界哪里不对。
不是世界不对,是你的认知,还需要升级。
人需要正确使用是非之心,敬畏神尽力得到正确的认知来确定是非的标准。人需要不断在认知中成长,才能有效交流对话。
关于认知的时期及其中的一些例子来源于《低层次的认知,是悲哀人生的始作俑者 2017-05-27 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