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去看画作,虽然并无法像专业人士一样娓娓道来,却也有自己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只是感受。昨天去看毕加索,抽象画确实让人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的确独特,然而谁的画作不是独一无二的呢。固然,独特无法诠释其高价值。而画作这种东西,应该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见解。作为消费者,对于一样物品,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估值。特别是艺术品,独此一件。所以,理论上来说,每一件艺术品的最高估值就是它的价格。
如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艺术品的欣赏也是不尽相同。则艺术品的价格应该也是参差不齐的。不应该出现某些艺术家的作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其他艺术家作品的情况。然而,毕加索的画为何能估价甚高?
从最基本的供求模型分析。供给方面,毕加索死了,供应停止。但是,如果大量画作持续地丢失毁坏,供应就会持续减少,进而推高价格。另外,还有可能市场交易量小,可供交易的画作不多,价格也会相对较高。尽管如此,如果他的画的需求不高,也无法推高价格。
如果供应方面较为稳定,价高就是因为需求远高于供应。然而何以需求高?画作对于个人的价值是基于个人的理解和经济能力的。如此,毕加索的画价格高是因为很多的人“看得懂”,或者“看得懂”的人都很有钱。
看得懂的人多?
如果是很多人都看得懂,那证明毕加索的画的“难理解程度”在正态分布的中间位置,相对应人们智商正态分布的中间位置,于是很多人能看懂。(如果你不理解以上文字,请冷静,往下看,你就会发现,上面说的都是错的)但是,之前就解释,由于画作的唯一性,每一个画作价值都是其最高估价,也就是为那幅画出的最高价。如果喜欢毕加索的人最多,这些人的智商就是平均水平。而根据美国多年前的调查,美国高收入人群的平均智商较高,而且top1%的富豪有着更高的智商平均值。这样看来智商与收入还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样一来,喜欢毕加索是画的人应该并不富有,而是多。于是,毕加索画作的价格不应该会如此之高。
看得懂的人都有钱?
根据以上“画作难理解程度-智商-收入”的正相关逻辑,“看得懂”毕加索画作的人可能智商高且富有。于是他们这些人对画作的估值就很高。
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 “我们看得懂”。也就是一重思维---“我以为...”。但是我们忘记了有一样东西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策就是“我以为...别人以为...”, 这就是二重思维。
如果,我发现很多富有的人都买了毕加索的画作,都欣赏毕加索的画作,我就会觉得喜欢毕加索的画的人都有钱。这是一种我观察得到的现象 ,但是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 有两种可能:第一,他们喜欢了毕加索的画,然后有钱了;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有钱以后,喜欢上了毕加索的画。然而无论是哪种可能,我都要喜欢,甚至买一幅毕加索的画(如果可能的话)。因为,如果他们是喜欢了毕加索的画, 然后就有钱了。我买了毕加索的画,然后,somehow,变得有钱,至少别人觉得我会变得有钱。如果他们是有钱了才喜欢毕加索的画,我买了毕加索的画,别人就觉得我有钱,so happy。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买毕加索的画,我都觉得他的画就价值高,即使我看不懂。 不,最重要的就是看不懂。独特才会高价值,然而独特就会导致看不懂。
你成功因为你让别人觉得你成功
所以,一样商品想要受热捧,让人们觉得它是高端商品,甚至是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就要把商品和富人联系起来。可能富有的人确实喜欢这个商品,因为他们相似的经济水平和偏好。也有可能,生产商让富人使用他们的商品,并提供交换条件。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在其他人看来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能看到的是,富豪用了这个商品,可能还是很多富豪用了这个商品。我们无法知道背后的原因。所以,如果我也用了这个商品,别人只会认为我是富豪,他们也无法知道我购买的原因。于是,这个商品就会被抢购,这个商品就成为了“地位商品”(status products),因为它成功地把自己和富有联系在一起。这个商品可以成为高端商品的原因是,它通过建立“商品A-富豪”这个联系让别人觉得它是高端商品。也就是地位商品之所以成为地位商品,是因为购买该商品的人地位高,于是购买这个商品就可以显示你的地位高,但是我们无法知道谁先谁后。所有潮流商品,地位商品和各种凸显你特性的商品都可以运用这样的逻辑。
而有时候这种运作方式就像是“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