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冲突不断的校园
其一
父亲气冲冲带着儿子来找校长,指着儿子被抓破的脸蛋,直言对方孩子缺乏管教,家长态度差。
看到男孩的左腮,几道血红的抓痕,异常刺眼,难怪父亲会生气。据说对方男孩的父亲爽约,而孩子的继母来了,说话深了不是浅了不是,显然管教不了。
我将父子俩安排到心理工作室喝茶等候,请来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让她们做个桥梁,组织双方家长见面沟通,商讨处理。
一个小时后,接到年级组长的电话,双方已经和解。
其二
离开六四教室,我开始回想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和效果。
期末了,这个班级教室门前的碎纸居然成堆!谁见了,会不生气?老师怒斥一个男生,男生反向老师咆哮,家长在一旁训斥孩子,无论怎么样,那是老师,你不能和老师吵。此刻,老师处在气头上,男生双拳紧握,从现场经过的我,果断将家长和学生请到办公室。换个地方沟通嘛。
看到男孩依然气哼哼,完全没有平复,此时,任何说教都无济于事。我故意选择和女家长沟通,得知这是一位全职妈妈,要照顾四个孩子(有两个是外甥),平时忙的不可开交。自己的脾气也不好。我故意讲人的情绪控制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举我自己的例子。目的指向旁听者。
我建议,女家长去找找老师,和老师再沟通一下,其实是鼓励她主动向老师伸出橄榄枝,而我要单独和男孩聊聊。
20分钟过去了,他的拳头松开了,眼睛也不圆睁。
我请他坐下,让他叙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了大意后,我开始了慢条斯理的分析。
分析指向于为什么会有委屈?自己在这件事上哪里不当?如何修复有裂缝的师生关系?
当我描述妈妈的辛苦和愧疚时,男孩的两行泪哗哗流,于是,我请他扮演老师,我扮演妈妈,现场模拟妈妈会如何和老师交流,“对不起啊,A老师,孩子不懂事,又犯错误,是我家教没有做好,给您填麻烦了,我先给你道个歉,您别生气了啊。”
老师会怎么说?
男孩呢,按照自己的想象,说,他这个孩子上课好捣乱,下课好惹人,等等等等,一口气说了十几个缺点。
我说,老师更可能会说,他只是个孩子,我哪里能计较,不过,刚才我是真的生气了,满教室成了垃圾场了,当时我太生气了,没有控制住。放心吧,以后,我还会继续严格要求他,这次希望他记住教训就行。
我明明知道,A老师可能不会这么说,而我在努力美化她。这种“自己人” 的下意识的确存在,仿佛维护了一位教师的尊严就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客观上是,因工作压力重,情绪失控几乎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大杀手,由此发生的各类事件层出不穷。教师的违规,尤其是体罚等现象,有人说是简单粗暴,有人说是自取其辱。这个往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遇见的不少案例,多数是教师情绪失控,多发生在管教学生时。到底有多少是教师道德低下所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和母子谈话后,我赶往教室,和班级里的学生继续聊这件事。
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同学将矛头指向了老师,认为老师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就打某同学,至少要先调查清楚。说道此处,一个女生对被打的学生给予同情,几乎要哭出来。而另一个男生则留着泪说,老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尊严。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可都是弱势者留下的同情的眼泪啊。
我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师,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你,特别是说到没有十全十美的老师时,一个男生的眼睛里透着鄙夷,他的眼睛好像在说,俺的老师就不会反思,她觉得自己永远不会错,错的永远是我们。这样的正直的目光是我乐意看到的,又是我担心看到的,这种矛盾的心理经常折磨我。
我在心里快速备课,我要在短短的30分钟内,教他们客观分析问题,宽容对待他人,要学会主动和冲突者和解等等。我知道,我的话会产生一些效果,让孩子们学会辨识问题的根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多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
听得出,一些孩子对A老师的管教方式有着默默的对抗,这次撕纸撒纸的行为恰恰发生在语文考试后,可以推测,孩子或许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压抑、不满。
我特别喊那位眼睛里露出鄙夷的目光的男孩帮忙,单独和他聊几句,又喊他和我一起看月球的环形山,我和他讨论什么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