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很多段长城,居庸关长城是其中一段,也是十分闻名遐迩的。我喜欢居庸关,常常去,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离北京城最近,开车上京藏高速往北,刚刚进山没多远就能看见山两侧蜿蜒的城墙,仿佛一条长龙盘踞在山上,随着山势起起落落。
与其他的长城不同,居庸关更像是一座城池,城墙是环状的,以谷底沿河流布局的南北两座城楼为中线,铺开的城墙沿着东西两侧的山形环城一圈,而在城中,有粮仓,有衙署,有庙宇,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雕刻着多种文字经文和佛像的云台,使得这里不仅仅是去看看长城那么简单,有着更多的历史文化气息。
居庸关的南北两侧坐落着两个城楼,北边的城楼是防守关外的核心要隘,通过南边的城楼则直达北京城。南北两城楼的构架相同,威威高耸,气势不凡。城楼上都悬挂着“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抬头望时,一股雄壮之气油然自底而生。
城楼连接着东西两侧的城墙,沿着城墙可以绕行居庸关长城一圈。这也是我喜欢居庸关胜过其他长城的地方,不走回头路。
东西两侧的山势不同,使得环形居庸关一圈会发现不同的风景。过一条不宽的小河往东,就是东山。东山的坡度较缓,城墙不高,登起来难度不大,是半圈悠闲的走法,除了一小段稍微陡峭之外,其他大部分路段都可以闲庭信步,悠哉游哉。
东段长城外面的山上,春来是满山桃花,一条铁路从山花中穿过,这就是传说中的“开往春天的高铁”。有一次在城墙上,恰好听见火车的轰鸣声,趴在城墙头上向外眺望,一辆列车正从远处驶来,而两侧花丛中,人头攒动,大家都是带着长枪短炮的照相器材,原来是一群摄影爱好者,在这个时节,正是拍摄美景的时候,大家正在争抢拍摄素材。
我也举起手机,远远的拍摄几张,但是明显跟大家躲在花丛中端着专业器材拍摄出来的意境相差太多。现在东山外的花丛中新建了木栈道和观景平台,可以让游人更加方便的欣赏花境,拍摄列车,也让这些活动更加方便和安全。
与东山长城的休闲惬意相比,西山的长城是险峻和极具挑战的。西山更加陡峭而有气势,高耸的城墙,最难爬的地方估计有六七十度的坡度,大人向上攀登要借助两侧的扶梯,楼梯的台阶也跟高,腿要提很高才能登上上一级台阶,而小朋友上这样的台阶,每一级都像是在爬墙。这一段城墙上下都要走两侧,扶着两侧扶手,中间是万万没有人走动的。向上看是峭壁,向下望简直就是悬崖。要想尝试长城的险峻,品味登长城做好汉的辛苦,西侧的长城是一定要尝试的。
当手脚并用,万分辛苦的登上西侧长城顶端后,再往回观望,居庸关环城和东侧的城墙都会尽收眼底。喘着粗气,流着热汗的同时,品味的是在城墙顶端的欣喜和一览无余的豁达。
我喜欢居庸关,两侧的山和城墙走起来有不同的心情和品味。东山走走可以赏花赏景,悠闲游走,练的是心智;西山则要集中精力奋力攀登,不敢东张西望,更别说举着相机拍照了,全力登顶是唯一需要考虑的,这考验的是体力。
而不同的天气,居庸关也显示出不同的气色。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时,登山的人也心高神爽,而阴云密布时,人心里也是沉甸甸的,长城也显得多了十分豪气与悲壮。
居庸关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燕京八景是八处古京城最著名的景点,每一处都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字的石碑。可惜的是“居庸叠翠”的乾隆石碑早已丢失,只有石碑底在路边留存。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后来重新树立了“居庸叠翠”的石刻,这是溥杰题字的,现在景区内,彰显这个景观的重要意义。
登长城,观美景,品历史,还是居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