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姐复盘Day81―得到.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这本书真是颠覆了我的三观,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电视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从小电视就成为于我生命中息息相关的事物,用它来看电视,看新闻,看广告,听音乐,唱歌,现在孩子用来学习。电视这种媒介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甚至说手机,手机也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它又承担的什么责任?

在我看来,手机,电视,电脑,都不过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怎么样用,将工具发挥最大的价值。






一、为什么未来会出现一幅娱乐至死的场面?

娱乐至死不是娱乐致死。娱乐至死经常被误读为:娱乐本身是致命的,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是让我们思想变肤浅的原因。我们应该反娱乐,反低俗。

作者本来的意思是:电视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很好地给人们情感上的抚慰,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电视就应该娱乐,就应该低俗。他也承认自己是一个资深的电视迷。

作者本身其实并不反对电视这个媒介,他不反对娱乐,只是反对让电视这种媒介承担本不该由它承担的责任。

电视不能承担这个责任的3个原因:

1.电视没办法帮助人们思考

电视天生就不适合表达深奥的思想内容,无法表现出抽象的东西。

2.电视不应该承担教育的任务

作者不认同在电视上开发一种学习方式来代替学校教育。这不可能实现也不应该实现,电视教育和学校教育完全是不同的两码事。获得知识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逃离舒适区。

电视教育和书本教育完全不是一个层次。首先,电视追求低阶顺应,要照顾那些水平最低的人,电视讲的知识点都是不需要记忆、不需要思考和不需要忍受的东西,它们一定要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电视最照顾的是观众的满意度,并不太关心观众能否获得成长。其次,电视不需要对新概念、新想法进行准确的定义和描述,任何形式的讨论和争辩,都会让电视变成广播,所以电视天然就是在追求戏剧性。最后,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适合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外一种媒介。

教育想从纸质书转变到电视上,就一定会丢掉教育所推崇的最重要的东西,比如理性的思考,比如坚韧的耐力。

3.电视让人们过于在意表面的东西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把文化划为一座监狱,还有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在这样戏谑的文化环境下,人们会蜕化成被动的受众,一切的公共事务会形同杂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文化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二、改善这种境况的建议

作者很悲观地说,他也没有什么好建议,不过他对这个情景做了3个方面的推演。

1.限制大家看电视的时间,但作者认为不可能成功;

2.创作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告诉人们应该怎么看电视,但作者认为也不可能成功;

3.让学校引导人们合理观看电视的限度,引导人们合理地远离某种媒介。但作者觉得学校本身还没有发展出媒介意识,学校自己都还搞不清电视教育和书本教育的区别。

不管媒介如何变化,我们能培养起一种媒介意识,认识到不同的媒介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是一件必要的事。以后的智能时代媒介会千变万化,不管怎么变,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要沦为被动接受者,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都是最重要的事。抓住这一点,互联网的忧虑也就不存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娱乐至死——子欣 这本书看了两遍,关于“娱乐”能否致死,我们是不是终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呢? 这两个问题是看书时常...
    子欣啊阅读 5,896评论 3 36
  •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
    scarqin阅读 5,148评论 0 2
  • 日子像水一样流逝,转眼放假五天了,啥事没干,整天在家唧唧歪歪。人家都羡慕放暑假的,其实放暑假了比上班还累,情绪随时...
    顾鸣芬阅读 1,404评论 0 0
  • 属实是有感而发了。 近日我痴迷于一位京戏老生演员,空闲时间我就去网站搜一搜他的戏。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附有磁场,磁...
    是你的山楂阅读 1,716评论 0 2
  • 宁可伤身体 不能伤钢琴(感情) 端着第三杯酒 王副村长 走到刘乡长跟前 领导 我先干为敬 老王 别这样 有一句话 ...
    关中陈镜阅读 3,7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