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做压抑型家长

☆ 压抑型家长的特点

1.轻视孩子的情绪,甚至认为情绪表达是错误的,于是批评孩子。

2.与孩子的情绪本身相比,这类家长更看重行为,会针对孩子的行为责骂或打孩子。

3.认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坏性格或懦弱的性格。

4.认为孩子试图利用负面情绪来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

5.认为负面情绪必须得到控制。

6.不惜采用打骂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消除不好的情绪,以便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压抑型家长和缩小转换型家长一样,不重视孩子的情绪,把悲伤、生气与烦躁等情绪看作是坏情绪或负面情绪。尽管这两种类型的家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压抑型家长往往会对孩子的情绪给予更严厉的批评。他们的做法早已超出了对孩子情绪单纯的轻视,而是极力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看作是错误的,每当孩子有情绪流露时,他们就会大喝一声“那可不行”,并加以训斥,甚至是惩罚。

压抑型父母认为负面情绪是阴暗的情绪,一旦允许孩子产生这样的情绪,就可能会带坏孩子的性格。出于这种担忧,他们会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全方位的严厉管束。他们坚信,必须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这样才可能避免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一旦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就应及时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并且正确引导孩子。

压抑型家长看重的不是孩子的情绪本身,而是将目光集中在孩子的行为上,当孩子哭时,不是想着先弄清孩子哭的原因,而是单刀直入地一句:“不许哭!你要是再哭,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用这样的话来威吓孩子,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

不仅如此,压抑型家长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的所有情绪,孩子表露出哭或生气的情绪时,他们会偏执地认为,这都是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表现出的连带行为,于是会更加严厉地扼杀孩子的情绪。

在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自尊感会非常低。女孩通常会表现得意志消沉,带有忧郁倾向,而且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足;男孩则具有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倾向,生气时会本能地用拳头解决问题。由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仅因为表露了情绪就受到父母的斥责或打骂,所以他们也只能用同样暴力的行为来表露情绪。

由于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孩子有时会走向极端。据研究表明,在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男孩,会更早学会吸烟、喝酒,也会比较早熟,较早产生性意识,参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也比较高。

文章来自:《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作者:【美】约翰·戈特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