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让人快乐的喜剧电影有哪些?我可能会说,有《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充满了阿三的恶趣味和过了保质期的鸡汤,但它就是这么够味儿,能让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我也可能说,有罗恩'爱金森主演的憨豆系列,那用生命在搞笑的喜剧态度着实是曾经年少的我内心中一股奔腾翻滚的泥石流。然而,经推荐,今天我用了两个小时看完了一部2006年的喜剧电影,就让彻底确定了开篇问题的答案。如果有人再问我,我会回答,有这样一部我喜欢的电影,叫做《stranger than fiction》,奇幻人生。它没有特殊的叙事手法,没有别出心裁的故事结构,没有狗血鸡婆的三角恋,也没有绚丽的大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大事件。有的只是"一本正经"的幽默,和温柔细腻,平凡却打动人心的人间情感。
我钦佩哈罗德,因为他用仅仅两周的时间,就找到了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躺在命运的小船上随波逐流。就像他身为艾芙笔下的角色,命运已经注定,却仍不放弃一丝希望,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找到了艾芙的联系方式,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法改变了自己的结局。我喜欢帕斯卡,不单单是因为她那永远明澈的眼眸和清新脱俗的微笑,还有她一举一动的温暖与贴心,从为哈罗德考的曲奇,到吉他声中热情的吻,我看着屏幕里帕斯卡就好像在看一个真实存在的姑娘,热情而干练,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我同情艾芙,十年磨一剑,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写出一部足够完美的作品,来填补这十年间精神的寂寞与空虚。可是当笔下本应是虚构的角色,跃出纸面,活生生得站在作者的面前,我实在不能确定,上帝究竟是对谁不公,到底谁更为痛苦,是哈罗德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无力,还是被哈罗德即将面对的死亡紧紧束缚着的艾芙歇斯底里?就像哈罗德的命运掌握在艾芙的手里,艾芙何尝不是导演编剧手下的提线木偶?但是艾芙最终修改了结局,留下了哈罗德的命,她放下了多少?我想不只是d—i—e 的最后一个字母那么简单。看到最后,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教授跳下游泳池的镜头,我才意识到,没有什么永恒,哪怕是一丝不苟的国税局职员,也能变得不羁而感性,哪怕是曾经追求自由,年轻英俊的"毕业生",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上帝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任何恩赐,相反的,苦恼仿佛总是如影随形。哈罗德不爱自己的工作,艾芙的写作障碍,帕斯卡漏掉的税款。。在这个冠以喜剧名头的影片中,直到结尾之前竟然一直弥漫着悲剧的氛围。但故事中每个人的积极和努力,却仿佛盏盏明灯,硬是将悲伤的迷雾驱散,自然,最后的结局也算是给努力者的回报。。皆大欢喜。
这部电影并没有用刻意的说教来试图阐明什么道理,但是人物不经意的对话,却处处动人心弦。哈罗德在洞悉了自己必定走向死亡,找到艾芙说的那句"i like the part of guita",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自己走过的人生如果被记录下来,等到快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再被拿出来翻阅时,能够指着其中的某段,说着,我喜欢这个故事,这洞悉的不单单是死亡了,而是整个人生和存在的意义,那时的哈罗德应是如此。无论是关于命运,还是关于死亡,道理仿佛有千千万,而当我们真的开始面对,一切好像都变得简单了,正如教授对哈罗德所说的那样,"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只吃煎饼。"
这部影片带给我感动的地方太多太多,比如哈罗德在笔记本题头是悲剧的那一页画下最后一笔,比如帕斯卡给哈罗德吃曲奇,笑着对哈罗德倾诉自己在哈佛法学院的遭遇,再比如艾芙终于用颤抖的手在打字机上写下结尾,却终究控制不住自己,趴在打字机上流泪,哈罗德被公共汽车撞的时候我屏住了呼吸,全身裹着纱布的他在病床上醒来,医生告诉他碎裂的手表碎片堵住大动脉救了他一命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哈哈,想起电影的开头,我们的手表君也是一个主角呢,所以艾芙这部小说还是以一个主角的离开作为结尾啊,只是少了几分残酷,多了几分可爱,哦,我爱这个结局。
影片就如同旁白的语调一样,在认真而波澜不惊地叙述着一个平凡却又奇妙的故事,而影片的名字,stranger than fiction却告诉我们,每天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实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有人把片名翻译成笔下求生,但我更喜欢另一种翻译:奇幻人生,在忙碌的日常中我们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有时上帝赐予我们香甜的巴伐利亚曲奇,但更多的时候,上帝选择抱起双臂冷眼旁观,甚至赐予我们略带苦味的饼干,可能叫做挫折华夫,也可能叫苦难蛋糕,可是要知道,正是有了这些令人不爽的小低谷,我们才能用乐观的情绪感染自己,感染身边的人,就像把饼干浸泡在牛奶里,原本苦涩的种种,佐以牛奶的香甜,可能更为可口。我们的人生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喜剧,比起戏剧少了些冲突,少了些巧合,正是未知,赋予你我的人生前路别样的魅力。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谬,因为虚构是在一定的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所以,某种意义上开来说,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