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老家唱戏,同学群里叫喊着要聚会,只是好多同学毕业后都留在外地工作,能聚的也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而已。
唱戏,是家乡传承了好几十年的习俗。听老人讲,几十年前,村里有自己的戏班子,那时候的盛况只是听爷爷辈讲过,如今,爷爷辈的老人大都去世了,也便没有人再提起曾经的辉煌。爸爸年轻的时候也做过村里戏班的主角,家里书柜中摆着手抄版的台词,偶尔翻看过,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厚厚的一本。听说爸爸当初将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必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土地承包,村民们开始一门心思发展经济,村里的戏班无人张罗,不过乡政府还是保留着每年唱戏的习俗,只不过变成了邀请专业戏剧团来此演出。
小时候喜欢跟着爸爸妈妈逛戏场子,乡镇里的戏场子是露天的,有卖各种小吃的,有卖衣服的,有烧烤摊,能算做是应有尽有。每天去看戏,若是能吃到一点小吃,就算是能买到一点瓜子也特别开心。读小学初中的时候,看好多同学跟着父母坐在烧烤摊上撸串,总会忍不住咽口水,可总也没有口福能尝一口。
至今依旧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可以用啤酒瓶换冰袋。所谓的冰袋,其实也就是勾兑了饮料粉的水装在塑料袋里而已。每天在戏场子里,有好多孩子睁大了眼睛找啤酒瓶,真的是人多瓶少,若是能捡到一只,可要开心好久了。
高三毕业那年,是我第一次跟同学坐在烧烤摊吃烧烤喝啤酒。当真的坐在烧烤摊时,心里产生的其实并非自己想象中的满足,而且感觉怪异,总怕遇到熟人,可有什么好怕的,却又说不清楚。烤肉倒是挺好吃,可啤酒太难喝,喝几杯肚子就涨的慌。
后来到外地读大学,回家的机会就少了。每年到了唱戏的时候,会听爸爸妈妈说,却鲜有机会能遇上。前年休年假回家的时候,恰好赶上唱戏,陪着爱人逛戏场子,明显感觉到比以前冷清多了。小时候看戏,戏台前坐满了人,周边也有很多人站着观赏,可如今,仅是很少的一些老人坐在戏台前看。看演员们卖力的演着,台下那么点观众,总给人一些凄凉的感觉。戏场子里还是有好些烧烤摊,也没了记忆里的盛况,推着小推车卖油炸食品的摊位前,也只是偶尔有几个人去买,小时候,可是围了好些人要排着队买的。
这几日乡镇上唱戏,爱人带宝宝回老家去凑热闹。前天晚上看宝宝眉心处点了红点,听爸爸说是带到后台让演员帮忙点的。白嫩漂亮的脸蛋上点个红点,更显可爱。我小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到后台请演员帮忙点过红点,不知道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单纯的为了好看。即便最初是为了好看,如今传承这么多年,也是包含了些什么美好的愿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