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说,坚持点什么事,挺容易的。
因为我曾经坚持过很多事。
晨跑,初中到生娃。3+3+4+2=12年。高中学校的操场跑,我老家的乡村小路,大学的操场,研究生时研究生公寓附近的河边,上班后深圳大梅沙的后山上,都留下过我跑步的身影。
写日记,从高中到研二。3+4+1=8年。厚厚一摞的日记本,记录着青葱年代的记忆,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亲情有友情,从欢笑到苦涩,都封尘在一页一页的文字里。
演讲。从09年到现在。8年。加入Toastmaster Club之后,我几乎每周都去参加Club的演讲例会,每次会议上都推着自己上台说些什么。在一次一次的“丢脸”中,学习怎么去面对一屋子的观众。
学英语。英语的自我学习,来源于演讲俱乐部的一次次受挫。我参加的Toastmaster Club是英语演讲俱乐部。用中文都不敢在人前说话的我,却想在人前用英语把话说顺溜。难比登天。我却非要登这天。天天喊着要学英语,学英语,终于在15年底,报名了一个VOA英语训练营,并开始跟着海涛教练,天天英语5句练。这一练居然也练了一年多,没有一天间断。后来训练营都解散了,我又自己东找西找找组织,依然天天在学,一直到今天。养成了习惯,每天不学点英语,不读几句英语,这一天就过不去。
以上的种种坚持,虽然有放弃的,但坚持的今天的,和最近又增加的坚持,还是不少的:007的写作,清晨朗读会的跟读,每周五的Toastmaster演讲会,娜娜的天天60秒演讲行动营,每天50单词的扇贝单词,得到上薛兆丰、万维钢,罗胖的音频……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坚持,却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复利”效应?这么多个坚持,是不是就是“低效率”的重复?
坚持,其实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我。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害怕破坏规矩,打破习俗的人。跑步,是因为学校规定了每天都要晨跑,于是我跑了起来。写日记,是因为老师说写日记能够提高作文水平。演讲,是因为我想学好英语,而学好英语,我的初中老师说:就是要不断地读句子和背句子。而这些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也就成了一条条规矩。自己都不想破坏。
至于效果,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其实并不好。英语,演讲,写作,都重复做了很多,却好像都是在做无用功。英语,依然没有读过原著,不能跟电话里的老外同事顺畅沟通,演讲,依然上台后说话前后没有逻辑,嗯啊不断。写作,依然还是写日记的水平,而不能写出能够启发别人的文章。
我需要开始考虑,我所做的坚持,是不是就是“低效的重复”?如果是,怎么走出这种低效的重复?怎么才能让自己走上有成长率的道路,有效率地将哪怕一个技能提高一些?
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不想被这句话砸中。
于是乎,在2018年,我有了目标:
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输入,脑壳就会被掏空。
写作。在007,找个老师,跟着他/她开始学习写作。研究写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写出让自己收益,并可能帮助他人的文章。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嗨。
演讲。每次演讲会,都个目标,上场时想着这个目标,有意识地训练。一小点一小点地往前拱。
英语。多用。语言怎么多用?多听,多说,多写,多读,就是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