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里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是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面的苦与乐,汇成一首首酸甜的歌!
社会赋予“教师”的光环太耀眼了,也太神圣了。按照“约定俗成”的眼光审视老师,老师应该是完美的化身。而“道德”绑架着老师必须是春蚕、是蜡烛,必须无怨无悔的倾其所有直至粉身碎骨。老师的无私奉献是理所当然的,老师的起早贪黑也是必须的。敢问一句:谁能摘掉眼睛去耐心的看老师呢?我们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无私伟大。我们只是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一员,我们没有普度众生的本事,更没有点石成金的特技。我们唯一别与其他行业的是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所以,工作中我们多了份儿责任与使命,促使我们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位家长,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工作中,肺腑之言我们真的不需要恭维,“理解与支持”对我们来说已是最大的福利。但是,这往往很难得到。面对班级里那么多孩子,我们努力做到呵护每一颗幼苗,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在集体里虽是普通的一员,但是在家里却是家里的“天”,家里的希望。我们是除了父母第二个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劳心费神的人,孩子优不优秀直接呈现的是我们付出后的成果,所以,我们更渴望桃李满枝硕果累累。
此刻,又让我想起离我们远去的同行,平日里兢兢业业的付出,也经常听到家长们的道谢声。家长们嘴里称赞的老师在离去的那刻,心心念的还在交代着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当他驾鹤西去后,那些道谢声便也瞬间化为乌有,仿佛他的离去就是一片随风而逝的落叶无声无息。想着,可能就是一片落叶吧,碍着事的时候便也有了莫须有的罪过。试问:看见了落叶的飘荡,谁又能体会到落叶的悲伤?
一个“无奈”的喘息,于是刚下眉头却又上心头。下午领着学生在街上进行实践课程中的广告搜集,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边走边捡起地上的垃圾,我也赶紧用手机定格这美的瞬间。就在我们师生乐淘淘的“工作”时,旁边几位坐着的大爷说:“这老师让学生捡烟头呢还是让学习呢?什么事儿啊?”那语气里有质问有轻蔑,我与他无语,便也不予理睬。但学生忍不住回了一句:“我们上的实践课程,捡垃圾是搞创卫呢。”没成想那老先生又一句冒出来:“什么老师啊……”一句话就是一顶帽子,就这样被扣上了,不愿辩解但内心着实受伤。我也不明白了,我们老师怎么了?我们怎么做才能符合大众口味儿呢?求解!
不顺的事儿都是一串串的,刚送完学生,又遇见一位家长状告老师勒孩子脖子。一听吃了一惊。问清缘由才知道是两个孩子打架,老师看见跑过去赶紧拉开,结果孩子的衣领烂了。孩子闹矛盾甚至小打小闹这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还只是六七岁的孩子,有时候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变成打架了就。本身没什么的事情,结果家长质问到:这是衣服烂了,要是不烂孩子的脖子会不堪设想,这全是拜老师所赐……扬言要求老师道歉,否则就……
无语了,彻底无语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是看着学生在成长;教师最大的悲哀是忠诚后的莫须有。
能不能说我们常常在投石问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光源”,好助我们不畏走夜路,不怵脚下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