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律来自于自尊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没有自律性:做事拖拉、磨蹭;没有上进心、懒散”等。常问:怎样能让孩子有自律性? 孩子的自律性来自于孩子的自尊!
自尊性愈强,孩子的能量愈高,能量高的孩子会有自我高价值和有意义感,自律性愈高。而孩子的自尊性最初是从家庭和父母获得的。有没给到孩子呢?
没有自尊、自信的孩子,成长中会一直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有时偏差行为和违规行为也甘愿为之,就是为寻找那一份缺失的自尊,影响伴随一生。
二、和善而坚定
大多父母都有被孩子气疯发脾气的时候,如果确实控制不住时,请参考“不妥协、不抛弃”的原则。
不妥协是指“温柔地坚持”规则和原则,让孩子知道规则和有底线。不抛弃不仅指行动上不要假装不要孩子一个人走,语言上也不要说些“不要你了、你爱去哪去哪,我不管你了”……等等。
孩子小时分不清一些言语和玩笑,不注意容易给孩子心理造成一生的创伤。
比如,有个小孩子害怕一个人呆在房间关灯,大人开玩笑说:“是你心里有鬼”。一句玩笑话,有可能有的敏感小孩真认为自己心里住着个鬼,成为他的心病。……
三、孩子情绪处理三部曲
情绪和行为是可以分开看待和处理的,情绪没有好坏,只有正向负向,行为有正向行为和偏差行为,家长可以指出孩子行为失当加以引导教育,但仅是当下这个行为,而非连人带情绪一起否定贴标签。
比如:孩子玩具摔坏了大哭发脾气,家长也忍不住斥责:“谁让你跑的快,就是不听话,这有什么好哭”等。更好处理步骤可以是:
1:识别孩子情绪;可以和善地问孩子:“你玩具摔坏了,你很难过,是吗”?
2: 孩子可能会说出自己另外感受,比如:“我很后悔自己跑太快了摔坏玩具”等,没关系,确认孩子情绪后理解和接纳,并语言及肢体安慰,比如说:“玩具摔坏了很后悔心痛,妈妈很理解你,妈妈也会这样”等,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被看见,情绪一下子释放多了。
3:仅就行为给出引导,和孩子找出更合适方式。比如:“理解你感受,不过哭闹好像对解决事情帮助不大,我们怎么做会更好?”孩子可能会在引导下说出“那我下次跑慢点,或我们去修下玩具,或下次可以再买玩具时再买一个新的”等。 孩子情绪被允许理解,不会积压,不作为焦点。关注点在怎么做是更好的行为,引导孩子思考学会多种方式考虑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因果关系
有因有果,因因生果。在家庭教育中有时真分不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比如:因为孩子不听我话,所以我经常骂他。看似成立,反过来呢:因为我经常骂孩子,所以孩子不听我话?成立吗?更成立!
不是孩子怎么样我才如何?而是我怎么样孩子才可能如何!父母是根,怪责树茎和枝长歪,从茎和枝寻求解决不是根源,能怎么办? 强扭?砍掉?没有意义。
亲子关系亦如此!不是孩子听话了我才尊重他,是尊重孩子了孩子才听话!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值得每一个爱抱怨孩子的父母自省!
五、当下的力量
孩子为什么容易快乐、满足?我答:“因为孩子简单、纯真,活在当下”。
孩子享受当下,聚焦此刻、全神关注、倾情参与;感受上帝的恩赐、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力量、自我的探索……
举例:小孩子玩积木,堆高后推倒,再堆再推,关注过程、享受此刻、全情投入、身心合一、幸福体验、乐此不疲。
大人们更多活在过去和未来:对昨天过去的悔恨和内疚、对明天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中。唯独忘掉当下,忽视今天,没有脚踏实地、掌握现在(也只有现在能自我掌控),更多焦点昨天的遗憾、联想明天的虚无,岂能快乐哉?
把握当下的力量,关注此刻的天地,活的简单也就活的快乐!共勉!
六、心流
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某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人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孩子活在当下,简单纯真,全情投入,身心参与,享受过程,功利甚少;所以孩子容易产生心流,也就是容易满足和快乐,容易获得幸福感,这也是一种幸福的能力,所以孩子因简单而快乐,因当下而幸福!
孩子成长过程受太多因素影响,慢慢地这种能力被干扰,长成大人,简单快乐活在当下就成过眼云烟,常不再有!找回这种感觉和能力吧!让幸福来敲门!
七、改变
人们经常会对身边最亲近的亲人发脾气,除了无所顾忌和要求高外,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潜意识希望重建关系,通过发脾气让对方改变,关系相处模式按自己的期望的重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关系会更糟糕。
改变别人很难,能掌控的只有自己。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思维,管理自己的情绪,用好的行为模式代替糟糕的内心想改变Ta人的意识,营造影响别人的环境……
试图改变孩子也是一样,最多在孩子12岁前可能暂时性凑效,也只是表相。孩子大了会以更大代价还回来……
世上最无效无用无聊无知无觉无察的事情就是去改变他人!
八、爱自己
爱的分享 每一棵树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供给枝叶花果养分,然后开花,芬芳所有经过的人。结满果实时,分享给所有经过的人。
在你没有充分给予自己之前,你无法给予他人。你未足够关照自己的感受之前,也无法关照别人的感受。没有爱好自己之前,也无法真正去爱别人。 倘若你无法爱自己,那么你也无法爱别人。
爱自己有可能从自私、自恋开始。但是,在真正懂得爱自己之后,你的爱就会洋溢出来,就会流淌出来。在爱中,在喜悦中,你无法不给予,你无法不分享,因为给予、分享就是爱的本质。
爱自己是一切爱的开始。学会爱自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九、正面语言
家长和孩子相处中,多用正面语言,少用“不”等否定语言。人们头脑潜意识对“不”“不要”不能直接处理,反而起到负强化作用。
比如:我说“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狗”,“千万不要想一只黑色的狗”……你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呢?不是说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狗”,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特别愈小的小朋友,否定语言让小朋友强化的反而是不字后面的内容。有的父母说:“明明告诉他好多遍,怎么就是不听”。像这样:“不要打弟弟”,结果打的更欢。因为打弟弟让他印象更深刻。
十、请大声对孩子说出爱
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但解读能力是很弱的,这其中主导因素是孩子单纯和简单,同时阅历和经验少。特别对于年龄还小,这时父母是一切的小朋友来说: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是需要经常性地给到孩子,让孩子在爱与(父母控制不住脾气时)对孩子有负面情绪和行为时,孩子在选边还是能选到爱这边,让孩子在日月无情中还能有爱的信念支撑,感觉到能量,这就需要爱的厚度。
爸妈,这个爱的表达对我这个小人太重要了,我要确认你们是爱我的,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我不确定。因为:你们心情好时是的,你们不说出来,我有时候能感受到,但有时感受的却是你们对我的不满、不爱,这时的我应该是很不可爱的;这时虽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我好,我却很迷茫,为什么一定是这样才能是对我好。你们的善变、你们的不稳定,我糊涂了,还是你们说出来我才能相信我是可爱的,让我能安心在快乐成长和学习知识上,你们最好经常表白,以抵消你们不开心对我的伤害,让我迷惑。……
爱要大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