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时候,我总是抱怨妈妈整天不打扮,将自己弄得灰头土脸,不像别的同学的妈妈一样仔细打扮。跟妈妈说过几次,妈妈总是很尴尬的笑笑说,这么小,就开始嫌弃妈妈了。
直到有一次,学校让写命题作文《我的母亲》,那时候的我从没有仔细观察过妈妈,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妈妈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为什么时间对等的情况下,别的妈妈能够将自己打扮的得体,而我的妈妈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那时候我开始注意妈妈的一天。
冬天,妈妈凌晨2点起床一次,将摊煎饼用的蜂窝煤引燃;4点起床开始换火,和爸爸一起支好鏊子(摊煎饼用的)开始摊煎饼,为了防止妈妈打瞌睡,爸爸就在旁边一直跟妈妈说话,但是为了防止吵醒我跟妹妹睡觉,都是很低很低的悄悄话;7点,妈妈开始吃早饭,爸爸接替妈妈,妈妈吃完早饭之后,继续摊煎饼,爸爸吃早饭去工作了;大概到9点的时候,第一炉火已经快没了,需要更换蜂窝煤,我以为这时候妈妈可以稍微休息一会,然而不是的,她需要将上午已经摊好的煎饼一张张的揭开洒水(要不然煎饼就会粘在一起,卖不出好价钱),只做了一小部分,换好的火已经可以继续摊了;大概下午1点钟的时候,将所有的玉米糊都已经摊完了。这时候还不是结束,还需要将摊好的煎饼一张一张的揭开,洒水,一遍煮好明天要用的掺在明天要用的玉米糊里面熟的玉米粒(煎饼糊是一定的熟玉米粒和生玉米粒打出来的);大概要用两个小时;这时候做好的煎饼的高度大概1.5米,每张煎饼的厚度不足1mm,大概有2000张,大概能够卖150块钱。3点左右妈妈将所有的收拾好之后,开始休息,大概6点,爸爸下班回家,将需要打糊的生熟玉米粒掺好,去磨坊打好,如果爸爸上夜班,这一步也需要妈妈做。
那时候,爷爷奶奶相继生病去世,他们在医院待了半年多,最终没能挽留,我跟妹妹都在上学(当时没有义务教育免费这一说),欠下了比较多的债。爸爸当时在当地的煤矿工作,在当时是赚钱较多的工作,可是其中的辛苦,大家在看过新闻之后都了解。妈妈一直都是家庭主妇,能够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手艺赚钱。妈妈摊的煎饼是当地最薄脆且不碎的。
观察了一天,妈妈的时间很多,多的都用来维护那当时濒临破产的家,用来让我们安心的读书;后来有钱给妈妈买衣服,买首饰,妈妈也很爱打扮。后来的我,再也抱怨不出,周末有时间就跟妹妹坐在摊煎饼的妈妈身边,跟她聊天,将她摊好的煎饼揭开、洒水,这样妈妈就多了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因为爸爸妈妈的勤劳,上了初中之后妈妈就不用再摊煎饼赚钱。我的作文《我的母亲》因为“描写的详细,感情真挚”,也被老师评为优秀作文。
上一次回家,我跟妈妈说想吃她摊的煎饼了,结果趁我午睡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煮玉米粒,打玉米糊;第二天我就又吃到了酥脆的煎饼。周围的同学、同事都说,我们省市大葱大蒜之省,也是煎饼大省,煎饼卷大葱是我们那的一道名菜。现在我们那里的煎饼已经开始机器量产,也已经有自己的品牌,《舌尖上的中国2》也有过介绍,但上面没有我妈妈做的薄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