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一家舞蹈培训学校,从我女儿两岁开始我偶尔会带她去看小姐姐们跳舞,教室很明亮、小姐姐们衣服很漂亮、音乐也很好听,她的眼神里满是好奇,但当时她还太小不能报班,所以我就给她买了一条漂亮的练功裙,让她在家自己穿着玩玩。整体感觉她对舞蹈还是有兴趣的。
过几天女儿就要满三岁了,正好舞蹈班要新开一个启蒙班,我准备带女儿去体验一下,如果她ok,我就交钱。
我下了班直接去培训班,我爸妈带着孩子从家里过去和我汇合,但是他们没带我给她买的练功服,而且当我们到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已经穿好衣服在教室里蹦蹦跳跳了,不过女儿还是一脸兴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给她换好鞋,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我、我妈妈还有教务老师拉着她急急忙忙往教室门口走,她也一路小跑。
推开教室的玻璃门,一股巨大的声浪扑面而来,她小小的身体突然一震,在教室门口来了个急刹车,教室近在咫尺,她却不愿意进去了。
我们三个大人一下懵了,“咦,怎么了?”“进去啊,快进去啊!”“已经开始上课了,快点进去!”我女儿纹丝不动,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伸手推她,想把她推进去,可是越推她越往后撅屁屁,不愿进去。
当时我在孩子的侧面,刚好能看到孩子的侧面,不再是之前的好奇、期待,而是惶恐、不知所措,我本来有点着急,一下冷静下来了。
那一刻,她站在狭窄的教室门口,前面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而后面被三个巨人挡住了去路,还在不断地推她,她说不出来那种感受,她只能用表情、肢体语言来表达。
我用胳膊护住了孩子小小的身体,轻声对她说“妹妹是要先看看吗?”她下意识的点点头。
我把玻璃门推回去,她趴在门上看着里面,我感觉那时她应该挺纠结,想进去又有点忐忑。
“是不是因为妹妹没有穿芭蕾舞裙啊?穿上芭蕾舞裙才能跳舞对吧。”
“嗯!”她肯定地点点头,“我要穿芭蕾舞裙!”
十几分钟我们给她取来了裙子,她穿好裙子,自己跨进了教室的大门。
她在教室里到处晃,东瞅瞅西看看,想起来就跟着老师做两下动作,但是看她的表情,已经放松下来了,偶尔还会做做鬼脸。
我一直守在门口,不管她表现如何,我都通过表情、动作鼓励她,偶尔嘟着嘴跑到门口我就告诉她,只要她不想跳了妈妈就带她走。但她总是摇摇头又跑回去了。
最后她是被我拽出来的,因为感觉有点影响其他小朋友了。
回家后我问她,“你喜欢跳舞吗?”她还是点头“嗯!”
后来我和老公讨论这件事,我在想,那一刻我们为什么会伸手推孩子?我老公的回答是“本能”。那这个“本能”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说我们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需要,我想看到我的需要。
在非暴力沟通读书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张老师试着去体会了一下我的需要,“你需要看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吗?”
嗯,我仔细体会了一下我听到“勇气、自信”这两个词的感觉,有点兴奋,对的,我希望看到我的孩子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即使她已经是个那么勇敢、自信的孩子。
我想时刻提醒自己,我已经有了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孩子。
爱她,如她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