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效应”,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同样的道理,假如一个人将垃圾随手扔在路上,那么第二个人手里也有垃圾,他看到地上的垃圾于是也会扔在地上,第三个人、第四个人也会这样,不久后这条街道就会变得脏乱差。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一下,第一个人看到街上干干净净的,想到自己以后还会再来,那么他就会在看到垃圾桶的时候扔掉手里的垃圾,后面的人也会这么想,于是这条街道就会一直保持干净的样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很多人,恶的行为会产生恶的循环,善的行为也会产生善的循环。播下一颗善的种子,它就自然会开花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

当然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发善心,给了别人很多次方便,自己却只得到一两次的方便,甚至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正常人都会感到灰心丧气。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给人方便发端于我们自己的善心,即使一百次也得不到回报,又有什么关系?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想要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运转,养育万物生长,从来都是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真正的善心在于持之以恒、无分别地对待每一个人。如果我们周围有一两个这样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就如同佛陀一样,一开始是一个人,他不断地传道受业,身边的信众越来越多,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

换一个角度,“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句话在佛教的立场来看也是正确的。《维摩经》就说过:“菩萨是向众生求的。”菩萨之所以是菩萨,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众生需要他们来度化,有这么多的众生需要他们做功德,更何况他们也不需要众生给他们任何回报,这是一个自我成就的过程。

渡人就是渡己,给人方便就是在成就自己,实在不必期待别人给我们的回报。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觉者佛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