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从睡前小故事引出用推?还是用敲?
贾岛引出一个写作方法……推敲!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知道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成就石头记,一部红楼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为后人开创红学。十载五次。推敲至极!
鲁迅在文章好后至少看两遍,修改文章。成就世界文豪!
毛主席坦率地说: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所以文章要推要敲,不断地改。甚至推倒重写。达到预期效果。
推敲的功夫有时也很有趣,古时有一个开了一家新酒店,备厚礼请人写块招揽顾客的招牌。秀才写下“此处有好酒出售七个大字,众人指手议论。此处二字太啰嗦,有字也属多余。出售也是画蛇添足。只剩好酒两字。但好与坏喝了才知道,去了好字为妥,如此只剩一个酒字,不管远近甚是醒目。
文章就怕千遍改,又推又敲。从写美文佳作!到逐渐写出成熟的作品来!推敲不愧是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