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到“打烊”时。老板们匆匆忙忙结束了一年的生意,打工族则期盼着早日放假,准备回家过年。
你准备好了怎么过年么?
01
周小华今年毕业,应届大学生,入职已有半年,手里也攒了万余元。他盘算着给爸妈买点礼品,也给侄子准备了红包。
周小华说,他生长在农村。父母亲在外打工,过年时才回来,回来时通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猪。请村里身强体壮的人帮忙押猪,和一个专门杀猪手艺娴熟的长辈。杀了猪就请村里的亲戚邻居来吃一顿丰盛的“刨猪汤”。除了留下过年备用肉,剩下的就腌制成腊肉香肠,以备来年的食用。
年夜饭是每年必做的宴席。家人聚在一起守岁过年。年夜饭非常的丰盛,平常能吃到的与不能吃到的,你都能享受到。腊肉香肠是标配,鸡鸭鱼都要有,尤其是鱼,最好是鲜活的养上几条,待过年后吃,象征年年有鱼。炸酥肉,以及各式各样的凉拌菜等,满满的一大桌子。
初一起早穿新衣,包汤元,给长辈叩头拜年。长辈给未工作的孩子发红包。那天说话得小心点,不吉利的言词是被禁语的,锅碗瓢盆不能摔了,怕带来“晦气”。这一天的上午不倒垃圾,整天不出门。接下来的是拜祭逝去的亲人,红烛、冥币纸钱、鞭炮样样不能少,全家人一起出动,给地下的人也过一下年。
02
王语嫣是标准的“白骨精”。她在这座城市长大,读书,就业,成家。丈夫父母也居住在同一城市。
每年过年前几日,她都要去大超市买东西。如传统的腊肉、香肠、瓜子花生等,加上进口饼干糖果、好的名酒等组合成一个年货大礼包;或去挑选保暖亲肤的名牌羊毛衫裤等,作为年货送给父母。
王语嫣的年薪还算过得去,所以,还会给婆家和娘家的小侄子小侄女们发押岁钱,她甚至还会给婆婆和自己妈妈各包一个大红包,作为孝敬长辈的一点心意。
她说:“多数的年三十初一都在婆家过,初二回娘家;也有些年的年三十回娘家过的,初一再回婆家。”
城市的年味比较淡,有些家还在门上贴个福字,贴对联的都比较少了,甚至年夜饭都去饭店预定。
看央视春晚节目成了必不可少的过年的标志。过年时,一家人也会岀门逛逛街,有点象旧时候赶庙会,或到近郊走走,一家人来个野炊烧烤。
祭祖活动还保留在一些家庭中,年轻人大多是约老同学聚聚,象名星赶通告,吃吃喝喝,七天的假期就结束了。
03
相比较而言,乡村对过年习俗的继承是远胜于城市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渐呈凋敝态势,象过年要做的“扫尘”、“贴窗花”、“贴年画”、“迎灶神”、“迎财神”等等,好多的传统习俗在渐渐消失。
当韩国抢注“端午”时,我们有过反思和警醒。一直被病诟的当下社会,“孝道”与“公德”的丧失,也与传统习俗渐渐地式微有关。
仪式感是礼仪培养的必要途径。通过公共认同的年节习俗,来继承亲情、孝道,让家庭邻里回归和睦,淳化社会风气。
还有多少习俗可以保留,可传承给下一代?值又到年节时,是不是每个家庭都应思考一下?
无戒365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