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三天读完一本书,压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散去,现在想起仍觉得愤怒,难过,想哭。

曾一度怀疑这是作者自己的故事,才能描绘的如此生动,真实。又认为是他朋友的故事,原因是书前页的那句话“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后来想想无论是谁的故事,都震撼了你我,都让我们重新理解了承诺与救赎,也重新认识了阿富汗,这个太多孩子没有童年的国家。

一段情同手足却逃离不了少爷与仆人等级观念,宗教民族歧视枷锁的友谊。刚看这本书,因为阿米尔的第一次懦弱开始期盼他不要再错下去,然而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悲惨不幸,现实骨感的可怕。

作者将人性刻画的近乎残酷,却没有放下最美好的本质。文中的阿塞夫,丑恶至极,连孩子都不放过。而哈桑和索拉博,坚信世上没有坏人,坏人犯错也是一时,终究会变成好人。索拉博还因为对阿塞夫这个万恶不赦的禽兽的自我防卫而寝食难安,怕因此上不了天堂。

哈桑是无畏的,用一生,用生命履行对阿米尔的承诺,即使遍体鳞伤也仍义无反顾。

阿米尔,我曾一度讨厌这个主人公,懦弱,自私,贪婪,对哈桑一次次的伤害,又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份宽慰自己,一次次掩盖自己的过错。

还好有拉辛汗,他就像个什么都知道都懂得都能理解的上帝,给了阿米尔“做个好人的机会”。

哈桑和阿米尔的友情就像是风筝,美好的人性也如这个风筝。而前半段,这个风筝由哈桑来追,随着友谊的变故,家园的沦陷,父亲的去世,我们都以为这个风筝已断了线。而后来,阿米尔终于成长并觉悟,为了做个好人而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紧紧的抓住了风筝的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桑和阿米尔,有着哈桑纯真善良,忠诚勇敢的美好人性,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阿米尔,因为认知的不足,偶尔的自私任性犯错,伤害了爱自己的人。还好我们还有机会,用谦卑,感恩的心,好好对待身边的人。

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愿你我都如恢复美好人性的阿米尔,逃离枷锁,担起责任,勇敢无畏,用心去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