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虽然处理政务的水平和军事才能都是几百年难遇的奇才,却有一个重大的弱点,就是身体不好,早在第三次出祁山伐魏时,得知大将张苞伤重而死时,他就病了,以至于不得不退兵回汉中,那次伐魏无功而返。
而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他第六次伐魏、也是最后一次伐魏时,老对手司马懿与他打持久战,在营寨中坚守不出,诸葛亮也无法可施。正在此时,传来盟友东吴与魏国作战失利、退兵的消息,诸葛亮的身体撑不住了,他自己也知道,称自己“命不久矣”。
部署了后事、指定了接班人,还安排了如果魏延造反、怎么除掉他,诸葛亮去世了。
临终前,他还特别强调了阴平这个地方虽然险峻,但要特别注意防守,如果松懈了,“日久必失”,后来果然若干年后,魏将正是从在这里偷偷进入蜀中,攻下成都的。
诸葛亮知道自己死了,蜀军只能退军,就部署好了怎样退兵才能应付司马懿的追击,他刻了自己的木像,安排手下将领在司马懿追来时将木像推出,营造自己尚在的假象,果然,司马懿率军追来时,看到木像,以为自己又中了埋伏,吓得连逃几十里,直呼“我头在否?”
诸葛亮享年五十四岁,自出茅庐以来,先是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击退进攻江南的曹操,得到荆州,使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在“凤雏先生”庞统战死后,又按照既定目标,取下张鲁的西川,从而有了“三分天下”的资本,再然后,在他的带领下,群臣拥立刘备称了帝。在刘备死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地“六出祁山”伐魏,一心继承刘备遗志,要恢复大汉江山,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刘备的帝业,就连刘备自己在临终时,都对诸葛亮说:“若刘禅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可见刘备也是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和地位的。
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的才能,又有忠君报国、决无二心的信念,是统治者最喜欢的忠臣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