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回了一趟家,顺便抽时间去舅舅家拜访,舅舅的儿子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没想到的是现在我和他居然没话可说。简单寒暄几句后他就低头默默玩手机,而我则转向电视。
我第一次感觉从小亲密无间的我们现在竟然离得如此遥远。从小我们一起过家家,他扮爹我扮妈,一起偷摘葡萄,一起受罚,一起吃饭睡觉,誓言永不分家。如今面对面,竟然比不上一个刚刚认识的陌生人。
离开家的车上,我好好思考了背后的原因。
02.
一直以来我都在往外走,几年前的我更是背井离乡来到杭州这个准一线城市读书,而他一直待在家乡,都很少出过县城,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
我想是的,认知,格局的差距导致了如今的情形。
那么一直往外走的我究竟受到了哪些影响?
津巴多的“情景的力量”所说,环境改变,规则随之改变,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精神境界也随之重构。
大城市的自由,开放,包容,资源丰富确实对几年前刚来的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4小时便利店,规范的出租车系统与方便便宜的地铁,全国各地的美食,各种活动兴趣组织,众多咖啡店书店以及电影院。
而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我买本书看场电影要一波三折的去市区,到了市区一上午都过去了,精力也没了,还谈何精神消费去享受书香和影片。我只知道出去玩要么得早点回家要么得寄宿朋友家,因为夜深打不到出租车,没有地铁,更别谈24小时便利店。我只知道周围人的娱乐方式只有和熟人打牌麻将喝酒,哪知道可以通过网络和不认识的人进行线下活动,登山滑冰街舞游泳以及志愿活动。
03.
有一句话说:要不是看见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这里包容的文化让我明白,纹刺身的不一定是小地痞,走进婚姻殿堂的不一定是异性。在之前我的思维认知里,纹刺身染头发打扮标新立异的就是小混混,业余休闲讨论的都是家长里短,人情事故。
而今在此,不用太在乎家长里短,也不用太在意所谓的人情债,关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如何维护好“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行程,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认知变了,眼界格局随之改变。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个来自河南农村到浙江打拼十多年的出租车司机,他曾经和乘客聊天到:“在他们老家,很多人上了初中就辍学了,一些人上了高中更是了不得,他们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可他们很多人不知道,来到了大城市你就好像发现了新世界,这里给了你更多机会,提高你的认知,突破你的思维局限。或许在别人眼中我只是外来务工人员,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这里长大,他自然和我们上一代人有不同的见识。那么,他至少可以和同龄人有一拼的机会,见识到了更优秀的人,他才知道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可能性,这是城市给他的跳板,虽然残酷,但可以让他成长。”
是啊,归隐田园大抵只是富人们的梦想,许多人都坚持着在外面打拼,他们希望借着城市这个平台,掌握自己的命运。
04.
不过,每种生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许多选择更是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左右之别,唯愿我们都不辜负韶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