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563年
美蒂奇建立了第一所美术学院——设计技艺学院。(佛罗伦萨)首次确立了沿用至今的艺术教育标准。
1648年
巴黎设立了法兰西艺术学院,力图将艺术家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匠划清界限。数百年来,学院的学生们学习了艺术的知识要点,遵循了有关美感、素描、透视、构图、色彩运用,以及青铜、云石塑形的严格规则和惯例。
1839年
摄影发明,开始撼动艺术传统中的精确描绘的准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艺术可以表达个人感受且无需模仿或再现自然事物,对艺术为何物的普遍看法开始发生改变。
现代主义的青年艺术家们,他们试图打败旧的学院派传统,并创造崭新的艺术世界。在大量的现代艺术品中,以不敬的态度使用日常物品且缺少逻辑的常见主题进行创作。随着宗旨的变化,观众与作品的互动开始变得越发重要。他们邀请观众重新思考自己对「什么构成了艺术」的理解来形成新的看法,甚至使之成为作品自身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欣赏艺术品是件简单易行的事:观众看到作品并辨认画面、理解作品含义,被创作这件作品的艺术家的技巧所震撼。当观众面对的作品只具备些许技巧,或者看不出明显的技巧,或是其使用的材料类似人们扔弃的垃圾,那么观众的反应可以从敌视、愤怒到不屑、嘲弄等等不一而足。但往往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背后通常有着久经思考的多层次动机。
他们思考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和所生活的社会,他们研究诸如社会多元、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之间的内在冲突、消费主义的影响和应负责任等基本问题。其研究的成果并不总是使人心情愉悦,还常常揭露出令人不安的真理或无法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