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雁列阵
一首《鸿雁》,曾唱哭多少军中男儿
戍边守疆
苍茫天际,心系远方
河流
是流动的歌
邵水河
也流经鱼米之乡那片沃土
两岸风光,良田万顷
春耕之际,若闻稻花香
山,还是那座山
一样的海拔,一样的俊秀
山的高度,好像因植被丰富而增长
哦,源于山里的那每一寸久违的沃土
春风,拂过原野
必亲吻群山,山的额头舒展,迎接朝阳
新陈代谢的阵痛
在连接营区内外场的路旁
远处司空见惯的骄傲白杨
黯然着呆立的神伤
淡绿着的新叶
在轻风中颤栗 伤逝同伴的死亡
伐木锯条的铮狰闪亮
不时传来轰然塌天般的巨响
一排不屈生命的瞬间解体
换作手中花花绿绿的钞票数张
白杨树的树根呵
瘦骨嶙嶙 遍体鳞伤
不见了结实的树干
想象不到当年直上云霄的健壮
不远处枝条深深植入浇灌过的土壤
新陈代谢着阵痛中的忧伤
没有永恒的风景
于这多灾多难的尘世上
哭泣的双眼里茁壮着新生的希望
彰显着春之力量
常耕回想每年的夏天,在这营区的白杨树下抓憨憨的知了的日子。
应好友飞鱼的邀请,那年夏天7月9号的日志晒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抓知了,吃知了的乐趣。知了,刚从地里爬出来,未长翅膀的知了,这种高蛋白的绿色食品的,在北方驻地小城,很受宠爱。相信在这回忆夏日的趣闻轶事,也别有一番情趣。
夏日晚上,全家出去散步纳凉,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健身器材处早已人满为患,先入为王,男女老少一片欢腾……
我们一家四口索性走出灯火通明的小区,沿着路灯压起了久违的水泥马路。忽然传来近视眼的媳妇儿的尖叫:“知了”!循声看去,明亮的路灯下,两只体形浑圆,憨态可鞠的知了(蝉的俗称)正在树上悠闲的往上爬着。也许它们的脑海里正想着自己能顺利爬到树梢,破壳而出,获得新生的幻想……
据说,知了由树枝里的一颗小卵跟随树枝和落叶归根入土,艰辛孕育至少四年,多则七八年由幼虫变为成虫,夏夜里才破土而出,一门心思,争先恐后地赶在天亮前爬上树梢破茧成蝉,长出鲜嫩浅色的翅膀,变化惊人,马上就“薄如蝉翼”,振翅高飞了。炎热的中午,树枝上传来没完没了的“热--啊”的噪音就是大家熟悉的蝉鸣。我且将它当作滔天热浪上跳跃的音符吧,因为我们小区大人小孩一起抓知了,吃知了,早就是延续多年的夏夜的风景。我往往首当其冲,这么多年实在有愧于蝉的列祖列宗。知了的成虫,好玩又好吃,高蛋白,盐水浸泡一宿后洗净,油炸即食,营养丰富,乃待客佳肴!
我两口子以前醉心于和孩子们晚饭后拿着饮料瓶装点盐水,拿着手电照明,带上小铁锹就快乐出发了。根据经验,抓知了最好时机是雨后的傍晚,松软的泥土上布满了小眼,这就是可爱的小家伙们的爪子捣弄的,目的是为了透气,可能深埋几年了,需要养精蓄锐一鼓作气才能破土而出吧?只可惜螳螂捕蝉,我们在后,一找一个准!其次,要留意草坪,大树根部和粗壮的树干上面,绕着圈儿照射,不留死角,一网打尽。另外,天道酬勤,莫道君行早,更有先行者,晚去也许被其他人抓光了,或者树上只余下一张背部开口的“知了”空壳,上演着“金蝉脱壳”的游戏了。呵呵。
试想,人们讨厌蝉的叫声,奇怪它们小小的身躯咋能有那么大的能量长鸣?我认为,或许是它们几年的地下生活太憋屈了吧?不能怪它。相反,我对它们的耐力由衷地佩服不已。
摘抄蝉的有关资料如下: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营区的小小知了,给大院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大人都感觉带着孩子在夏夜拿手电在树根旁或树杆上抓知了,又能纳凉,真是一举两得。说不定,还真能收获一盘油炸后香喷喷的知了呢。
部队改革的春风吹来,是在三月的下旬了,北京两会议程的圆满结束,也寓示着祖国大地上将焕发新的生机,万象更新的自然界的春天也正逢春分,花红柳绿的世界,玉兰花与桃花在营区竞相开放,美化着大家的军营生活。
春姑娘,真的走来了
尽管,她比南方的春来得晚了一些
在杨柳枝条变黄变软的时候
在小鸟们放开嗓门歌唱的那个空儿
在烟雨江南水乡的春风徐徐吹来时
打开窗儿,将是满眼风景
伴着和风,或许也有几丝柔柔的细雨
马耳山,永宁寺
山寺,空灵
静听梵音
无数次往南遥望山之马耳
在跑道的尽头
如浓墨在天边作画
马首朝西,难道寓示西天取经
九九八十一难,何足挂齿
上山容易,下山难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山风穿越秃石利峰
矮松苍劲,根入山体,岿然不动
春日马耳山
春风得意,马蹄声声
因人,应景
因文,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