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名为《你需要的不是仪式感,而是对生活的掌控》的文章,内容很新颖,但吸引我的不光是内容,还有文章阐述观点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论述逻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原文。
文章来自公众号:L先生说
文章核心在谈生活中仪式感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重要?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仪式感?
文章没有给概念,而是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读书关掉手机,和恋人过恋爱纪念日,延展出来,像过生日、咖啡馆学习都属于。
所以,生活中有仪式感的地方很多,那问题来了,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这是文章通过现象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容易让读者产生好奇,并愿意继续读下去。
接下来主要是回答问题,文章的回答没有延续从生活场景去解释,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抽象的答案:
因为仪式可以让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暂时拨离。
这句话并不好理解,所以读者脑海中会产生另一个问题:社会性与自然性暂时拨离是什么?
文章的答案是:
学术上,可以为「仪式」找到源头。法国人类学家 Arnold van Gennep 的代表作《通过仪式》,提出了仪式的三重结构和「阈限」理论。苏格兰人类学家 Victor Turner,则在他的基础上,将仪式的研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纳学派」……
此段的目的并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告诉读者接下来的答案有据可依,不是纯个人观点。
这种铺垫可以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信性,同时也让读者好奇通俗一点的说法是什么。
社会性与自然性暂时拨离是指我们从社会性规则中,比如等级制度、尊卑关系中跳到独立、自我的自然性规则中。
这个回答看似给出了答案,但实际上在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就是为什么人会渴望短暂跳出社会性?这后面的源动力是什么呢?
答案是:掌控感。
接下来文章用两个案例来解释掌控感。
第一个,财务自由的人真的自由吗?文章的观点是,他们虽然不缺钱,但是他们却很忙。
忙的背后,一方面是要解决一个社会人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比如谈业务、加班、做方案等等,另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人身上背负的家庭、事业的责任,这些他们无法放下确又渴望放下的东西。
无法放下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渴望放下才更接近自然性。
对他们来说,仪式感是什么?也许就是自己开车回家,到楼下,不下车,在车里静静坐着的这一阵子。
“在车里静静的坐着”
就是试图放下身上被动接受的一切,去享受短暂自我的过程。被动接受的潜在心理缺失是不确定、不能掌控,而享受自我是拥有、确定、可以掌控。
人的深层心理诉求更倾向于第二种状态,所以渴望跳出社会性,以及跳出的源动力都来源于掌控感。
第二个,是从我们普通人每日的忙碌生活讲起,其主要内容也是在阐述我们的生活在被工作和他人主宰,自我严重缺失。
通过这些仪式,重新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重新让自己感到:我才是生活的主人。
仪式才是找回自我的办法,其深层的含义和上面一样,仪式的背后是我们对于掌控感的渴望。
文章读到这里,在我看来,掌控感的背后是一种非常自我的心理诉求,但这种自我的心理诉求与社会性规则相抵触。那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持续压抑这种诉求还是释放呢?
文章讲到“回到「仪式」”提到苏格兰人类学家特纳的话:
特纳认为,人性在仪式、宗教和艺术中得以发展。他认为,西方上世纪中叶的嬉皮士文化,正是扩展了「阈限」,抹除了社会结构,强调人性至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迸发出创造力和能量,再造了社会文化,使陈腐的、死板的社会,再次获得生机。
这段话要表达的是,仪式背后的自我心理诉求(掌控感)不仅没有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因为人性力量的释放,促使整个人类社会获得了更大生机。
所以结论是我们需要仪式感。
回顾以上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整篇文章的论述过程:
首先,文章先提出仪式感这个名词,然后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仪式感的事情。然后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喜欢仪式感?
于是抛出了社会性与自然性短暂剥离的说法,其核心是:人性渴望自然性。
有了这个结论,仪式感的诉求和源动力就有了,然后作者为了更好概括这种诉求和源动力,就提出了掌控感,然后用两大段内容来解释掌控感与仪式之间的关系,确立掌控感是仪式产生的深层原因。
接着文章又用人类学家特纳的话告诉我们,虽然掌控感违背社会性,但人类并没有因为掌控感的诉求而停止发展,反而在掌控感的促进下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仪式让人类迸发出了更多的创造力和能量,最终说明仪式感是好的东西,人类需要仪式感。
就像文章中说的:
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如果把爱情比作仪式,那这句话即能表达人的自私(自然性),也能表达出自私之下的无私(社会性)。所以,这句话很精准的表达了仪式对于人类的意义。
仪式感如此重要,所以生活应该过的有仪式感,但有仪式感的生活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要学会掌控生活,所以文章的最后还写了四点内容,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掌控力,这四点分别是:掌控身体、掌控时间、掌控情绪、掌控目标,具体内容可以阅读原文。
最后我们再来说下文章逻辑,大概是这样,人的本性是渴望自我,但社会规则让我们不能完全活在自我之中,而要担起责任,但压抑本性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多了很多有仪式感的事情。
事实证明,仪式并没有破坏社会规则,反而促进了社会发展,所以对与我们来讲,要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不是抛弃责任,而是更好的习得对生活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