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拆解

《一个人的朝圣》是讲一个什么故事呢?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赎罪,走完这627英里,更像是走完了一个人生。我们先介绍一下主人公哈罗德.弗莱的简介:

哈罗德。弗莱,65岁。工作上:在小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职,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隐忍、妥协以让自己不起眼;生活上:很小时,母亲离他而去,16岁父亲又赶他出门,工作后,又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干着枯燥的工作。不幸的是,唯一的儿子还自杀身亡,妻子20年来与他形同陌路,几乎没有任何交流,邻居也几乎互不相识。总之,他搞砸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死去,世界不会因他有任何改变。

但就这么一个人,因为20年前同事的一封信,偶然出发,横穿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在别人眼里,他是朝圣者,是英雄,完成了大部分人都完不成的挑战。当然,一路上,他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可以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一个人,是靠着什么信念,去坚持走下全程?这一路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人和哪些事?他一路的心路历程是怎样?如何完成救赎?且看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一个人的朝圣》:

   改变哈罗德一切的源自于一个星期二收到的一封信,哈罗德以为信寄错了,因为信上是贝里克郡的邮戳,可哈罗德在各地都不认识几个人,打开信以后,发现是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寄来的,他离开多年的同事,财务部的奎妮.轩尼斯得了癌症,已经在这世上活不多长时间了。于是,哈罗德就简单地给奎妮回一封信,在把信送到邮筒的时候,自己因为感觉到回信的话苍白无力而羞愧不已,所以每到一个邮筒都犹豫不决,到底是投进去还是不投进去,就这样,一直走向下一个邮筒。一路走来,直到一个加油站超市,想买一点儿东西吃。加油站超市服务员是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女孩儿,于是跟加油站女孩说,他是去给一个得癌症的朋友寄一封信,顺便买点东西吃。加油站女孩说,她阿姨也是癌症,这病简直无处不在,但你总要积极点。哈罗德停下吃汉堡的手,用纸巾擦擦嘴说:积极点?加油站女孩说: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什么药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罗德充满敬畏地看着这个女孩,他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她现在看起来就像是站在一团光中央。女孩又说: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信仰!哈罗德认为,她说的这个词吧?这并不是一个平常听到的词汇,但是很奇怪,他偏偏碰巧在这天早上读完奎妮的信之后听到了。即使他并不十分明白女孩说的信仰是指什么,甚至不清楚他能相信几分,但这个词听起来太对了。

哈罗德出了加油站一直往前走,又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在一个马路对面,又一个邮筒出现了,邮筒旁边还有一个电话亭。他一步一步向前挪着步子,他想起了自己错过的其他东西——那些人,那些机会,那个不愿意再和他对话的儿子,还有被他辜负的妻子。他想起了疗养院里的父亲,想起了母亲放在门边的行李。这个无可奈何的发现重重压在他的心上,让他喘不过气来。一封信太不够,一定要做点什么。

他到电话亭给奎妮打电话,可护理员说奎妮正在睡觉,哈罗德看着小朵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远山的光影一片雾蒙蒙,不是因为薄暮,而是因为山前蔓延的大片空地。他思量着现在的情景:奎妮远在英格兰的那一头小睡,而他站在这一头的电话亭里,两人之间隔着他毫不了解、只能相象的千山万水:道路、农田、河流、矿野、荒原、高峰、深谷,还有数不清的人。他要去认识他们,穿过他们——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需理智思考,这个念头一闪现,他就决定了。哈罗德不禁因为这种简单笑了。“告诉她,哈罗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知道吗?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听清楚了吗?”

“我现在马上出发。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哈罗德凝视着眼前的长街,远处的高原一片阴森森。他又低头审视着脚上的帆布鞋,他在问自己:天啊,我刚才到底做了什么?

哈罗德就这样直接走了吗?明晚我们将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开始践行这个一闪念的决定。我们周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悲伤,那么大家都把痛苦放到桌面,一比较,你会觉得一切都没啥。因为99.99%的痛苦都不会死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于鹏,谢谢。


许多人以为《一个人的朝圣》讲的是宗教信仰,其实不然,就如加油站女孩说:我不是说信教什么的……那是一种信念。做一件事之前,我们总会踌躇,大脑总是搞不懂,“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好”诸如此类,你继续想,也无济于事。因为你还是“不明白”自己做这件事到底会怎么样。你还不如去接受“这些因为不了解而来自未来的恐惧”,相信自己,并有了“我一定能做成这件事”的“信念”,心无杂念,专心致志,那么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再加上努力与争取,这件事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有一句话叫:站着不动,那永远是观众。

在哈罗德作出决定要走到贝克里的时候,他的妻子莫琳正在家接邻居雷克斯的电话讨论哈罗德到哪里去了,到底是喝酒喝多了?还是心脏病发躺在大街上回不来?过了一会儿,哈罗德来电话了,把走去贝里克的计划告诉了妻子,莫琳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腿软地扶着墙对哈罗德说:你已经65岁了,再说你也不是医生,怎么能够治好奎尼的病?这太荒诞了。再说,你手机都没带,你晚上睡哪里?但哈罗德已经下定决心,无法改变。哈罗德一路前行,高高低低,兜兜转转,跟着心里明确的方向,走过农田、房屋、树木、穿过小桥、不知道与多少辆汽车擦身而过。他遇到了一个卖天线的小伙子讨口水喝,当小伙子知道了他的计划后,大吼一声:好样的!伙计!第一个夜晚,他的脚就磨起了水泡,他看着水泡还蛮有成就感的。可是第二天早上起床,他的整个右半身就像电流击打过一样疼痛,他开始后悔没有听妻子莫琳的话,他觉得:能挨到达特姆尔就不错了。但是哈罗德知道,如果现在回家,哪怕是找出地图查一下,就永远再也不可能成行了。

哈罗德在旅店餐厅里,女招待对他说:这个天气,出行正好。女孩接着说:有趣的是,我一直也很想这样试一试,但从来没有认真开始过,太多东西要做了,总是要先完成其它事情再说。然后,女招待对哈罗德又说:你是好样的,我真的真没觉得。如果我们都不趁着现在偶尔疯狂一下,日子就没有什么盼头了。

此时,哈罗德已经成为旅店餐厅的焦点,大家都来问他的出行计划,并对这个计划能否成功表示了怀疑,甚至有人问哈罗德:你信佛吗?他们把哈罗德当成了宗教朝圣者,哈罗德感觉到透不过气来,他不想和旅客们讨论宗教问题,他并不反对别人信奉上帝,但对他来讲,宗教信仰就像是跟他格格不入的世界,里面所有人都有一套相同的宗旨规则,唯独他没有。曾经他也有过需要信仰的时候,但宗教并没有帮到他什么。而旅客们提到的佛教徒和世界和平,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不过是个退休老头,收到了一封信,为了一个愿望上路,如此而已。

各位书友,哈罗德在今天都遇到了那些问题呢?有没有把关于“信仰”问题概念化呢?哈罗德认为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呢?那么,除了宗教以外的信仰又是什么呢?但有些事是肯定的,恰如旅店女招待说的,在想做一件事之前,总感觉还有其它事情没做完,从来就没有认真开始过。还有一点就是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再回到舒适区,就再也不想走出来了。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普通人。但是,不管是再怎么普通的人,都有“人生的两难”,但他们都依旧努力活着,过着平淡的日子,有些自己的情感。每当想到这里,我心里就会感到一些温暖。大家都努力地活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尽全力去过自己的生活?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平淡无奇。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停下脚步了,“想到生命没有结束就不算完整”,当生命还没停止,我们的人生就没走到终点。

    明天我将与大家一起跟随哈罗德,看看他与酒保和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于鹏,谢谢。

旅店已被抛在身后,零星的车辆从身后呼啸而过,哈罗德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孤零零一个人。哈罗德惊讶地发现,如果不坐在车上,才能意识到车能跑多快。他曾经开车和同事奎妮走过这段路无数回,路边的风景是一点也没记住,一定是脑子里塞满了那天的日程,总想着一定要准时到目的地,总以为前头最多不过又是一片绿地,靠着一座山做背景,但真真正正地走过一遍之后才发现原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田埂高低起伏,被划成一个个方块,周边围着高高低低的树篱,举目远眺,深深浅浅的绿,原来可以有许多变化。从前为什么就看不到呢?

哈罗德一步一步缓慢地前行,在十字路口的一家小酒馆里,点了三明治和芝士,一口咬下,仿佛这辈子从来没吃过东西一样。小时候他努力练习吃东西不发出声音。父亲不喜欢这种声音,有时候他什么都不会说,只是捂起耳朵、闭上双眼,放佛这孩子是他的眼中钉;其他时候他会直接说哈罗德是个肮脏的小乞丐,邻居说,他爸爸是精神太紧张了,战争会把一个人变得十分滑稽。有些时候,,还是个小男孩的他会有触摸父亲的愿望,想站在他身旁,尝尝被一个大人的双臂环绕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也曾犹豫地问爸爸自己出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爸爸将手伸向杯子时,那手总是颤抖着的。哈罗德被自己这些回忆吓了一跳。

在太阳底下,他将鞋子、袜子都脱了,脚趾湿湿的,红的像火,鞋子一碰脚后跟上的皮肤就像烧起来一样,水泡涨的鼓鼓的。

“    这么好的天气,让人忍不住想干点什么。拿我老婆来说,太阳一出来,就会把橱柜收拾一遍。”一个酒保说,“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死者的坏话,(你老板)真是个混账,有一次我看见他把人打了个半死。”原来酒保是他们酒厂以前的客户,他们聊了聊奎妮,酒馆老板双手交叉在胸前说:我以前也认识一个女孩,非常可爱的一个女孩,我亲过的第一个女孩,还有一些其他的第一次,你懂的。那女孩会为我做任何事,但我当时就是不明白,净忙着出人头地去了。一直到好多年以后,收到她的喜帖,才反应过来娶她的那个家伙有多幸运。又接着说:我彻底垮了下来,开始喝酒,还惹了大麻烦。最后在监狱待了六年,出来以后就做做手工艺活。说到这里,他用手来回搓着自己的耳朵说:“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情当时做了或者没做。祝你好运,我希望你能找到你的那位女士。”

在继续前行的路上,哈罗德感觉到脚上的泡更疼了,腿软、又饿又渴,他反复地念叨:你不会死的,有时候随着脚步会语序颠倒,死、你、不、会;不会、你、死。他认为奎妮一定在等他,他也一定要到达贝克里,只要一直往前,当然一定能够到达。他回忆起了儿子戴维六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去海边玩,戴维越游越远。莫琳拼命地喊着:戴维!回来!但是她越喊,小家伙的身影就越小,哈罗德跟莫琳来到水边,停下来解开鞋带,正要把鞋脱下来,突然冲出一个海上巡逻员,一头扎进去,救出了孩子。莫琳从来不说,但哈罗德知道她在想什么,他自己也在想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停下来系鞋带?多年以后,他问戴维:在海滩那天为什么不停下来?你没听到我们在教你吗?十几岁的戴维淡定地看着父亲,耸耸肩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已经出大麻烦了,就这么待着好像比回来还容易些。接着哈罗德叫他不要骂脏话,特别是妈妈在的时候,戴维好像回了一句“走开”。

记忆中的画面全都回来了,拼凑在一起:海上闪烁的光点,戴维盯着他的那种强烈的眼神。他当时害怕了,这是事实。系鞋带,就是他害怕用光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全知道这一点:哈罗德、莫琳、那个巡逻员,甚至戴维自己。

哈罗德逼着自己继续往前迈步。在休克之前,他敲开了一个胖女人的门,胖女人喂了两杯水才把他救过来,并摆好躺椅,端来一碟面包和黄油,还有几片苹果。“你还以为走路是这世上最简单的事呢?”她说“只不过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很难。”“还有睡觉,”哈罗德接上说。她回过头来:“你睡不着?”她沉默了一下,然后她说:“孩子。”“什么?”“孩子也一样。”胖女人擦了擦脸,哈罗德对她没有孩子的悲伤感同身受。他又想起了戴维刚出生的时候,他饿了怎么办?不开心怎么办?如果他在学校被其他男孩子欺负了怎么办?要保护他实在需要防备太多东西了,哈罗德一下子。觉得难以应付。他纳闷其他男人会不会也觉得初为人父的责任有点畏惧,还是只有他自己这种不正确的感觉。“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

各位书的友,我们从今天的几个段落的分享,看到了什么呢?其实走路很简单,只要你专注将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的前面就可以了;其实爱一个人很

简单,只要你一直把他(她)放在心里就可以了;其实放下很简单,只要承认自己曾经做错了就可以了。但是,哪有说起来那么容易,我们是不是都能像哈罗德一样,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直视自己呢。

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 于鹏,谢谢。

在路上,哈罗德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多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记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记忆。

一段路接着一段路,他看到妻子莫琳和儿子戴维,他忽然好像回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床上,听到哭声,被寂寞吞噬。

“你要去哪儿?”他问母亲,她提起了行李箱,长长的丝巾在脖子上绕一圈,“不去哪儿.”她这样说着,却伸手推开前门。“我也想去。”他伸手抓住丝巾,只抓住流苏的那一段,这样也许母亲就不会留意到。“我可以去吗?”“别闹了,你会好好的,你已经是个男人了。祝我好运吧。”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就要一头扎进水里,她终于迈步走了。他回忆这一段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那样清晰,比脚下的土地还要真实。“她会回来的。”小小的哈罗德要将指甲掐进手臂里才能不叫出声来。他将这些画面回想一遍,晚黑的天空终于淡了。

他无法摆脱父亲瘫在厨房椅子上等母亲回来的画面,那画面其实一直都在,但哈罗德感觉这好像是自己第一次认真去看。父亲的裤子里或许是一片狼藉,最好还是别用鼻子呼吸。

“没妈的哈罗德。”学校里的孩子都这样叫他,他不肯上学了。“亲爱的孩子,”妈妈寄来了唯一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纽西兰是个很棒的地方。我费离开不可。我不是做母亲的料。替我问候你父亲。”最遭的不是她一走了之,最遭的是她连个解释都写得错字连篇。

哈罗德的父亲从战场回来,成了酒鬼,日渐消沉;他父母并不想要孩子;他母亲终于收拾包袱一去不回;后来他父亲和好几个阿姨在一起过,在哈罗德慢十六岁那天让他离了家;往后很多年都没有联系。

哈罗德又想起了十八岁的儿子戴维,头发垂过肩膀,手和脚长长的从袖口和库管里伸出来。他看见这个年轻人脚踩枕头躺在床上,双眼死死地盯着一个地方,哈罗德几乎怀疑戴维是不是能看见什么他看不见的东西。(戴维也是一个非常内向的性格)

哈罗德听见自己的声音:“我听你母亲说你考上了剑桥。”戴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继续盯着那片虚无。哈罗德想过将他揽进怀里,紧紧拥抱一下。他想说:“好样的,儿子,我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你这么聪明的孩子?”然而他最终只是看着戴维深不可测的脸,说了句“老天,太好了,老天。”戴维嘲弄地一笑,仿佛父亲讲了一个笑话。

各位书友,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戴维后来自杀死了。本来我还想再分享几段故事,可我想来想去,还是作为单独的一个段落分享。我查阅了好多读后感,没有人去关心哈罗德的童年遭遇了什么,哈罗德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他一直惊恐地望着这个世界,他一生站在阴影下,默默无闻,害怕成为焦点,他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失去,害怕面对他人的无助,就像在新婚之夜妻子的房间,他却躲进厕所一样,因为妻子太美了,他害怕。当他的儿子出生时,他面对婴儿举手无措,他不知道怎么去爱这个孩子;当戴维6岁的时候随着海浪飘走的时候,他表现的不仅仅是懦弱,他是被惊吓了着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任何爱,甚至于他的本能都被童年创伤得七零八落,他无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当戴维十八岁,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剑桥的时候,他依然无法真实地表达清楚自己的喜悦,反而让儿子取笑。再看戴维,他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孩子,很少说话,但凡说话都是一针见血简短地表达清楚;内向到只有不停地去学习,他能考上名校的原因也是他没有家人可以交流,哈罗德的童年空白可悲地转移到孩子身上了。哈罗德不禁让人同情,不忍责备。

哈罗德在旅途中勇敢地揭开了最深的伤疤,一点点往伤口上撒盐自愈,可以说,哈罗德在做着涅槃重生的准备。

多说一句:今天重温《一个人的朝圣》的时候看了一句话: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    多给孩子一些爱吧,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爱吧,多学学如何爱孩子吧。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于鹏,谢谢。



莫琳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哈罗德的,她母亲第一次见到哈罗德时就觉得他很普通。但莫琳不太听得进别人的话。没受过教育又怎样,没有格调又如何,起早贪黑打好几份工也只租得起一间地下室又有什么关系?只要看见他,她的心就轻飘飘飞起来。她会成为他从没拥有过的爱,成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朋友。她会是他的一切。有时回头看看,她会纳闷当年那个不怕冒险的年轻女孩去了哪里。

二十年前哈罗德亲手埋葬了戴维,他有抑郁症,对酒精和药物上瘾,他经常偷母亲钱包里的钱,哈罗德也经常偷偷地把酒瓶和大麻残渣背着所有人偷偷扔掉,包括莫琳。戴维是在花园的棚架上吊的,他用了一些绳子,绑在挂园艺工具的铁钩上,他体内有那么多的酒精和药物,验尸官说他肯定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结绑好,最后的结论是自杀。

当哈罗德发现儿子的,哈罗德几乎活不下去了,即使他不信教也去祈祷,她说:亲爱的上帝,请让他好起来,我愿意做任何事。当哈罗德把戴维放下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太迟了。莫琳受到的打击很大,她不愿意走出屋子,挂起窗帘,因为她不想有邻居来拜访。渐渐地,那些人都搬走了。没有人认识他们,也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莫琳每次看到哈罗德,就像又看到了死去的戴维。她说,她一直在等他,莫琳将戴维的房间收拾得跟他死的那天一模一样。她不能让他死掉,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当哈罗德打电话给莫琳说要徒步去看奎妮的时候,她以为他疯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琳与戴维对着话,戴维告诉莫琳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医生。一个实习医生接待了她,她讲了哈罗德的童年家庭,她讲了哈罗德要一个人徒步走路627英里去看奎妮,医生惊讶地看着莫琳?“他有老年痴呆?”莫琳努力地与医生争论说他不是,“那么他有精神病史?”莫琳忽然恼火起来对医生说:你作为一名医生,觉不觉得哈罗德这样做会有一定的危险?应不应该阻止他,让他回来!代理医生呆住了。莫琳从医生诊室冲回家,她感到羞耻,对哈罗德的过去以及行走计划的一番解释逼着她头一次从哈罗德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这个决定是疯狂的,不符合他性格的,但绝对不是老人痴呆作祟。如果哈罗德真实出于信念不顾一切这样做的话,这事甚至还有一丝浪漫的影子。她告诉代理医生自己需要好好想一想,或许只是瞎担心。哈罗德不过是老了一点,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走在通向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他和哈罗德凑合这么多年的原因并不是戴维,甚至不是因为同情。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独。

哈罗德给莫琳来电话了,他需要听听她的声音,还需要她提醒此行的目的,即使她说的一切只是出于愤怒。雨打在电话亭顶上,他想留下来好好跟莫琳聊聊,但除了:到哪里?我很好。之外再也没有可说的话了。两人之间培育了二十年的沉默与距离已经太深太远,连老生常谈都感觉空洞,直刺人心。终于她说:我要挂了,哈罗德。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道了再见。

哈罗德走后,莫琳一个人待在家里,每个日子过完了又有新的一天,她漠不关心地看着时间的流逝,不知该怎样填满它们。那么多想法和要说的话,根本没人听,刚想给橱柜的玻璃门打点清洁剂好好擦一擦,又不禁问自己何必呢?反正也没人看;想给卧室里的床换一张床单,又突然意识到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没人看她。她“啪”的一声丢下洗衣篮,抱怨和嘟囔着无需任何人帮忙也可以做得好好的。她打开餐桌上的地图,然而每当她尝试在上面寻找哈罗德的线路,孤独感就更加汹涌地袭来。身体里有一种空洞的蔓延,仿佛她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戴维跟莫琳说应该把哈罗德的情况跟邻居克雷斯说说,当她找到克雷斯的时候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她有那么多关于哈罗德的事情需要滔滔不绝。克雷斯领着莫琳去了附近的快餐厅,要了一小杯红酒,自从哈罗德戒酒以后,,莫琳就从来没喝过酒,今天的一杯红酒下去,令莫琳想起了与哈罗德刚结婚时的浪漫,不禁脸上一红。

回家后,莫琳从小客厅搬到了哈罗德的大卧室里住了,当哈罗德再次来电话的时候,她告诉了他。哈罗德已经一个人睡了很多年,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吃惊,也很高兴。这一晚,他们聊了很长时间,他们努力回忆第一次认识时的舞会,哈罗德记得那个夜晚莫琳有多动人、多美丽。他们回忆刚结婚的时候,一起坐公共汽车,哈罗德帮司机卖票、摇铃,眼睛却始终在莫琳的身上;他们一起去图书馆,一起擦地板,他们的婚礼,到处都是满满的爱意。当莫琳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哈罗德用力地抱着莫琳,“就剩下我和你了。”莫琳抽泣着说。

哈罗德继续他的行程,莫琳也一发不可收拾地走进了回忆,她躺在曾经和哈罗德分享的大床上不断地跟死去的儿子戴维对话。同时她也给自己立了一个挑战:哈罗德不在的每一天,她都要尝试一件新事物。她甚至在头发上绑了一条旧丝巾,像从前一样。“我看来很可笑。”她说。她开始与戴维交谈哈罗德的行程,“我有个计划。”戴维说,莫琳下意识地感觉应该跟自己有关。

莫琳再也忍不下去了,她跟克雷斯说即使戴维不同意,她还是要去找哈罗德。她刚在电话上跟哈罗德通过话,他预期会在第二天下午到达林顿,虽然知道现在补救过去已经太晚,她还是要做一次最后的尝试,说服他回家。天一亮,她就拿起桌面上的车钥匙,把粉色唇膏装进手提包,克雷斯拿着一张大不列颠的硬皮地图要跟她一起去。一路飞驰,莫琳几乎没有留意窗外的景色,她嘴里说着话,心里却知道没有一句话是连贯的。如果哈罗德不想看见她怎么办?她边开车边与克雷斯说话,发现没有任何反应,转过头发现克雷斯一脸苍白:你超过了三辆卡车,一辆长途客车,在一条单行线上。

很快他们找到了哈罗德,哈罗德突然碰上了莫琳的眼光,一下子怔住了,在他走向莫琳的途中,他一直摇着头不可置信地笑着。他看起来这样明亮,莫琳下意识地看向一边,无法直视他圆满的笑容。她不知道该迎上自己的嘴唇还是脸颊,在最后一秒钟还犹豫了一下,最后哈罗德的胡须刮过她的脸,亲到她的鼻子上。

“嗨,莫琳。”他的声音深沉而笃。她觉得膝盖开始发软,“你怎么跑到达林顿这么远来了?”他就站在她面前,看着她的脸,目光没有一丝闪躲。她感觉自己好像站在闪光灯下。她无法不盯着哈罗德的嘴,虽然隔着厚厚的胡须,还是可以看见他下巴的线条已经不再僵硬,嘴唇柔软,透着深深的粉色。“有时间来一杯吗?”她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话,总是一本正经地说:“喝一杯伯爵茶。”“我非常愿意,莫琳。”哈罗德回到。

他们选了一家百货一层的咖啡店,除了盯着哈罗德,她什么都不想做。已经好多年没有从他那双蓝眼睛里看见这么活力了。“你要点什么?”莫琳问。本来想加一句“亲爱的”,但实在太羞于出口了。他问能不能来一块火星棒蛋糕和一杯草莓冰乐。莫琳尖声笑了一下,好像终于把压抑已久的东西释放了出来。

他们面对面坐下,虽然已经和这个人喝了47年茶,莫琳的手在倒茶时还是无法不微微颤抖。“真高兴见——”“见到你很——”两个人几乎同时说话,相互都笑了一下,好像不太熟。“不不——”“你先——”又撞了一次车。两人都低下头继续喝茶。她想加点牛奶,但手又抖了起来,牛奶一下子洒出去许多。“你晚上在哪里过夜?”“野外。”“你看起来真好。”“你也是呀,莫琳。”“我不好,哈罗德。我就是一副被人遗弃的样子。我很是想你,我真希望你能回来。”她紧张地等着,血液在血管里冲击奔腾。哈罗德揉了揉头,仿佛要把头痛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赶走。“你想我?”“是。”“你想我回家?”她点点头。他慢慢地说“我也想你。但是莫琳,我一辈子什么都没做,现在终于尝试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这趟旅程。奎妮还在等我,她对我有信心,你明白吗?”’“我明白,我只是——对不起哈罗德,我不知道把自己摆在哪里。我知道你现在是一个朝圣者,但我没法不想想我自己,我没你那么无私,对不起。”“我并没有比谁好,真的,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刚开始我也不懂这一点,但现在我知道了,要放下你认为离不开的东西。”“其实,”哈罗德突然说“你也可以和我一起走。”他向她伸出手,她没有避开。莫琳拒绝了跟哈罗德一起走,临行前对哈罗德说:“叫你放弃是我自私了。原谅我,哈罗德。”他的头埋的那么低,他几乎以为他是不是就这样坐着睡着了,他声音还是那么轻,那句话好像是空气一样飘出来:“我才是需要被原谅的人。”

哈罗德与莫琳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莫琳的眼里,哈罗德变得比刚结婚的时候更加有魅力,由于字数关系,我就不写那么多戚戚我我了。只写最后一段:“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只是走了一半,肯定是谁又想起了哪句话,再次激起一轮狂笑。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好吧,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连续几天压抑的心情也松下来了?这是哈罗德与莫琳的朝圣,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朝圣课。

明天我将把书中最后两件事拆解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于鹏,谢谢。



哈罗德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人,我们前面讲到的都是哈罗德遇到加油站女孩给他启发以后,哈罗德一路的自我反思家庭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讲讲除了加油站女孩以外的其他人,究竟给哈罗德带来了什么。

哈罗德遇到了一个远足的男人和喜欢简奥斯丁的女人,这是一对争吵的夫妻,男人是一个户外迷,每一次户外活动都需要提前准备装备,远足的男人认为哈罗德靠一双帆布鞋是不可能完成徒步的,但是他的妻子,那个喜欢“简奥斯丁”的女人却直接说出来丈夫的缺点: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这对夫妻的吵吵闹闹中,哈罗德离开了他们的视线,每一对夫妻都有每一对夫妻的生活方式,哈罗德即使不喜欢这对夫妻的吵闹,但仍然觉得,如果与莫琳加强一下沟通,如果莫琳能理解,那会有多好。

哈罗德还遇到看一位银发绅士,他吃茶饼的姿势非常讲究,每一个动作都非常优美,但是银发绅士也有他的忧愁。他每个周四都来一趟叫艾克赛特的小镇,早上坐火车来,第二天一早坐火车回去,就是为了见一个年轻人,他会与年轻人做一些事情,并且没人知道他的这一面。年亲人小的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走路有点儿拐。绅士在跟哈罗德叙述的时候特别艰难:“我会舔他的运动鞋,这是我们会做的事情之一。但我今天早上才发现他的鞋子脚趾那个位置穿了个小洞。我想给他买双新的,又怕冒犯他。但我又忍受不了他穿着破了的运动鞋走在街上,他会脚湿的,我该怎么办?”哈罗德想象着火车站月台上站着一个绅士,穿着时髦套装,如旁人看起来一模一样。全英格兰的绅士都是这样的,一个个买着牛奶,给自己的汽车加着油,或者正寄一封信,但没有人知道他们内心背着包袱。有时他们需要付出简直不为人道的努力来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装,还要装的稀松平常,那种不为人道的孤独感。“我想我会给他买一双新鞋的。”绅士双眼红红的望着哈罗德,两人就这样坐着,一言不发。哈罗德心中一亮,笑了起来,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它一切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忽略了那么多东西。

哈罗德还遇到了一个偷渡到英国的没有孩子的女人,在本国的时候,是一名医生,偷渡到英国的时候,做了一名清洁工;甚至于哈罗德因为走路还成为了名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吸引了一批粉丝与他一起同行,但最终都没有坚持到底,甚至于半路捡的一条流浪狗也离开了他,哈罗德又恢复了孤独的旅行。

当哈罗德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又给加油站女孩写了一封信,除了交代家里的事情之外,他又告诉了她与女同事奎妮之间的故事:奎妮是一个外表精明强大,内心柔弱的女会计,即使工作做的再好,也禁不住同事们对她平庸外貌的讽刺和讥笑。有一天下班后,哈罗德发现奎妮躲在换衣箱下偷偷地哭泣,哈罗德走到跟前安慰了她。从此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每一次外出收账都是哈罗德开车带着奎妮一起,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奎妮也是唯一知道哈罗德家庭的不和谐,戴维的抑郁症的人。当哈罗德发现戴维自杀以后,不断地酗酒,有一天他把戴维上吊的整个花棚拆掉了,但他还是不过瘾,就闯进了酿酒厂,打碎了酒厂老板的祖母送给他极为重要的礼物。而奎妮替哈罗德背的黑锅,当场遭到了解雇。并且酒厂老板警告奎妮滚出英格兰西南部。而奎妮走后又没有留下新的地址,就这样失去联系了。同时,哈罗德又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只能默默地一直干到退休为止。但哈罗德从此也戒了酒。

当哈罗德见到奎妮的时候,她静静地躺在床上,骨瘦如柴,脑袋上长着巨大的肉瘤,哈罗德本想亲自对奎妮说声谢谢,可奎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用迟疑的眼神看着哈罗德,在哈罗德的注视下,奎妮默默地闭上了双眼。

《一个人的朝圣》就拆解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平庸,但大多数的人却实实在在地过着平庸的一辈子;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孤独,可孤独却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喊着奋斗的口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努力,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与自己的灵魂对对话。

哈罗德退休之前代表了一大批人,可是当他遇到加油站女孩的时候,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他在徒步中实现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他懂得了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他不仅仅完成了徒步之旅,还完成了自己的内心之路,又因为在徒步的过程中那些不断相遇而又离开的陌生人身上,让他学会了倾听,也学会了把藏在内心的回忆拿出来倾诉,甚至学会了释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能看到平时一直忽略的事物,例如,我们没有特意去看的日出,以及原来已经长出嫩芽的枝桠。他的妻子莫琳,也有着一系列的反应,从最初对丈夫的惶恐不解,担忧愤怒、到逐渐开始探寻改变、适应了解,甚至到最后成为他最大的支持者。虽然没在路上,但同样经历了一场对内心的探索,以及对往事的审查,对情感的释怀。哈罗德作为一个从小被父母放弃的一个人,他的前半生一直站在阴影下,默默无闻,害怕成为焦点,经过加油站女孩的指点,渐渐走进开阔的原野和苍茫之中,过去的时光也如幻灯片般地在脑海里浮现,他在繁华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又在回忆的痛苦里沉沦,依靠着陌生人的好意,听路边人的故事,哈罗德一步又一步向前走,很多人加入他,很多人又离开他,最终只剩下他一个人,这终究是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在这段旅程里,他逐渐接受了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坦诚自己的胆小懦弱,唾弃自己对儿子的忽视和对生活的退让,最终,哈罗德得到了涅槃。

最后,我向哈罗德的“勇敢”致敬。我是有书共读大连PMA于鹏,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