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盏清茶,一曲评弹,百转未解
-题记
柳枝低垂,掩映着粉墙黛瓦。傍水而居的人家被袅袅的琵琶声萦绕,那水乡韵律绕过柳枝,拂过溪水,转过亭阁,深深留在了我的心底,点燃了我的人生旅途。
初入姑苏城,便被眼前这亭台楼阁,水色江南的景象迷了眼。眼蜿蜒的河道穿城而过,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阳光洒下,波光粼粼,偶尔有一叶乌篷船悠悠划过,船桨轻轻拨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街边的店铺散发着淡淡的烟火气,身旁是形形色色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空气中弥漫着纷繁小吃的香气。漫步在这份喧闹中,久了,便有些厌倦。慢慢避开人流,走进一个幽静的小巷子。脚下是斑驳的石板路,缝隙间几株探出的青苔,在湿润的空气中悄然生长。两侧是高高的粉墙黛瓦,爬满了翠绿的藤蔓,有的还缀着星星点点不知名的小花,为这素净的巷子添了几分俏皮。片刻巷子深处,这份白砖黛瓦间传出了苏州评弹独一份的吴侬软语,悠婉动人。
苏州评弹是苏州传统曲艺,形成于明末清初,已有一两百年历史以说、噱、弹、唱演绎故事,三弦琵琶伴奏,流派纷呈,曲目丰富,用吴侬软语吟唱,柔美婉转,被誉为“江南曲艺瑰宝”。
踏入这家隐匿于小巷的评弹小馆,仿佛瞬间踏入旧时光。木质雕花门窗透进几缕微光,照亮屋内的每一处古朴陈设。一张张方桌整齐排列,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袅袅茶香升腾而起,萦绕在空气中。舞台虽不大,却布置得精巧用心,一方桌、两把椅,便是演员的天地。随着幕布缓缓拉开,暖黄的灯光下是身着淡绿色旗袍的女子手捧琵琶,温润婉转的女声漫出。他的指尖缓缓波动,不仅勾住了琴弦,也勾住了我的心弦。“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的阵阵软语带我进入了江南深深浅浅的碧波中,轻柔,诗意,空灵...
纵使我不会苏州方言也体会到了那评弹特有的文化之美是“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温婉柔情,是“满园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的超凡脱俗。这就如同细雨,没过山石,浸润心田。每一声都含蓄动情,每一句都婉转动听。评弹小调的丝竹之音,唱出了江南水乡的温情,唱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灯光熄灭,幕布落下,我走出小馆,心中却有种难以名状的空落。以后可能很难再有机会亲耳聆听那细腻婉转的苏州评弹了,这份念想让我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然而,正当我沉浸在对评弹的无限怀念中时,一阵轻柔的歌声随风飘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循声望去,只见河岸边几位妇女正轻声哼唱着当地的民谣,那歌声中夹杂着独特的方言韵味,质朴而动人。
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温暖的力量所包围。我意识到,虽然可能难以再频繁地听到专业的评弹表演,但这份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不仅仅存在于华丽的舞台上,更流淌在寻常巷陌、街头巷尾,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着那歌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想,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吧。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轻易消逝,反会在人们的传承与发扬中历久弥新。
带着这份感悟,我重新踏上了前行的道路。虽然心中仍有些许不舍,但我知道,苏州评弹的精神与韵味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点燃了我。无论未来身在何方,我都将铭记这份独特的艺术体验,让它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份宝贵的回忆与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