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语言

阅读Day4《正面管教》P30-32页

【读书收获】

今天的主要收获是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所诉说的内在。

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人,都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当一个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他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在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感受不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也感受不到我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价值。

比如一个总在班级捣乱的孩子,他可能是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引起老师的注意,引起同学的注意,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从而觉得这是一种获得爱的途径。

也有一些孩子会抑郁甚至结束生命,因为他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感,惩罚、权利之争都可能让孩子觉得我是不好的,我是没用的,对自我不认同,于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走上轻生的道路。这让我想起之前那个被老师叫家长,之后被爸爸训斥而跳楼的男孩。

【今日实践】

践行了启发式提问及我感受表达。

吃饭时,七月站在自己的椅子边边上,我们感到特别危险,怕她摔倒,于是让她坐好。

七月说:”不。“

我说:”你这样非常危险,容易摔倒。”

七月说:“不,我不要坐。”

我说:“爸爸妈妈爱你,七月坐下吧!”

七月说:“不要坐。”

我说:“七月,你这样站着,妈妈会非常担心。如果你可以坐下,妈妈就可以安心吃饭了。”

小家伙眼睛骨碌碌转了一下,对我说:“不坐下,就会摔倒头头。”

于是慢慢的就坐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思考,这真是一个很底层又恨抽象的问题。在上学的时候,很少会听到专门的思维训练,但在工作之后才发现,原来学会思考...
    慎可阅读 3,833评论 0 0
  • 1.提交代码时: 查看本地所有改动 :git status 比较本地文件和服务器文件变动 :git diff <文...
    谁动了我的代码QAQ阅读 4,375评论 0 1
  • 开学太多事情了,忙着把上个学期的各种坏毛病帮学生纠正出来,重新制定了班规和座位表,希望这个学期他们能有个质的飞跃!...
    寻梦者安在阅读 1,3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