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边放着喜马拉雅上叶嘉莹诵读的《给孩子的古诗词》,边和米爸简单交流了一下。
之前因为公众号有推荐,米爸给我推荐了这本书。“北岛出了系列,北岛就是觉得现在的诗集选篇不好,于是自己选编,没有注音,没有解读,与家里的诗集重合度很高,没什么必要买。”米爸补充说:“这个据说是讲诵版。”可以听!听起来不错,推介公众号还有叶嘉莹先生的吟诵,而且吟诵的就是“月下独酌”,这可是小米最熟的,最经常与静夜思等串词的诗,于是果断收了一本。书送到后,米爸说:“没有注音,小朋友不好用。”我答,“你注呗!你又不是没这个能力。”这话米爸爱听,呵呵!“叶嘉莹只用吟诵其实不好,还是要朗读,吟唱平仄、声调听不出来。不过老先生确实不错,平仄、去声,还有106个平水韵,现在会这些的人不多哟!”米爸又感慨到。
翻找书中的碟片,居然没发现,再扫二维码,原来喜马拉雅上有全套的叶先生219首诗的全部讲诵。太棒了!而且在《月下独酌》节目中,叶先生是先朗读,再吟诵的,可见老先生的想法和米爸是一样的。老先生在讲诵中特别讲究古音、去声,普通话大幅减弱了古诗的平仄、韵律美,应用古音、去声学习古诗,这一点又与米爸的想法是一致的。叶老先生还提出,用古音读诗词读多了,自然也会写诗了,如果用普通话是无法学写近体诗的。
听到这个观点,让我颇为感慨。古诗词是艺术,但其实亦有许多规矩,平仄、押韵、节奏等等。又让我想到钢琴,最近读的几本扫盲书目,才知道古典乐派是非常讲究对位的,据说,巴赫有数学家之美誉。在《敦煌艺术入门十二讲》中提出,艺术发展到顶峰时,盛极而衰,往往表现为各种规范的固化。由此可见,创新、创意与规范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既相容,亦相斥。所以,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宜尽可能让其多体会,在心底深深地种下“万事万物,皆有章法”这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