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在指尖
秋分一过,秋色渐浓,一季金色的秋,依恋着一季的沧桑,依偎着一丝寥寥的温柔。一叶知秋凉,一露生寒霜,深邃而淡然的秋,开始吹起了阵阵寒凉的风,同时吹熟了庭中一株株的海棠花,满枝的腥红像揉碎的胭脂,在深秋的萧瑟中展现着其特有的风情。
一眼望去,“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它们独含深秋,姿态美丽,颜色鲜艳,暗留清香。修长的枝干上,托着一树的花儿,犹如托着一树的锦绣,倒映出来的是秋日里特有的鲜活。
秋海棠所独具魅力的姿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公认为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的尊称,认为它足可与梅花,牡丹,兰花相争艳。在皇家园林中,它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显现着优雅高贵的阵容。
海棠花也一直为历代文人墨客们所喜爱,在历代文坛诸家的诗词作品中,它频繁地出现,唐人郑谷就写有“海棠风外独沾巾”诗句,虽未说时节,可想来,若见到这秋寒里的红,大抵也会为这倔强的艳丽而动容。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虽惜的是春棠的娇弱,而这秋海棠,却顶着霜寒开花,把最浓的色、最清的香呈给凉秋,可能要比春棠多出几分“凌寒不肯凋”的韧。
宋代词人李清照,面对盛开着的秋海棠倚门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篇诗词,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高雅,意境深幽。清代袁枚的“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更是把花朵娇小,颜色红艳,独自在秋寒中绽放的秋海棠那份孤艳写尽了。
秋海棠又名“相思草”、“断肠花”。这“相思花”和“断肠花”的传说来源于南宋诗人陆游和唐婉的凄美感情故事。在陆游与唐婉离别之际,唐婉赠送了一盆秋海棠给陆游,并告诉他这是“断肠花”。陆游一听伤心至极,说此花应称为“相思花”,两人缠绵凄恻。
我想,当时应该是秋光正好,园中的海棠该也这般绽着腥红吧。否则陆游题下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里,怎会道出的尽是遗憾?后来唐婉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她叹的应该不仅仅只是花易落,同时也在叹人心易变、旧情难留。想来沈园的秋海棠,应该是见过他们执手相看的泪眼,听过他们久未说尽的叮咛,不然为何每逢秋寒之时,海棠红怎么会总带着几分似有若无的怅惘?
秋海棠,就像一个沉默的故人,把往昔的深情都藏在了花瓣中,在每一个寒凉的秋日,都在静静地等着有人来读它。我站立海棠树下,看阳光漫过花瓣,看落英被风卷着打转,看暮色把海棠的腥红染得愈发沉敛,就会想,有些念想,是不会随着岁月而消散的;有些故人,也永远会在时光里等着重逢。就像这秋海棠,年年秋寒,都会如期绽放,把艳色留在寒凉里,把清香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