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次介绍的任务留白、杂交习惯、想清楚不做什么这三个tips后,今天又介绍了三个易被忽略的小常识,以下是个人体会。
1、先完成,再完美
第一次接触这个常识是在10年前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小组。面对五公分厚的财务分析教材,那个喜欢拳击、赛车、合气道的韩国哥们儿兴冲冲地告诉我说,他习惯先把书很快地看一遍,然后再多看几次。“我已经看三遍书了”,这是他的进度,而我的进度却是一遍还没看完。忘记他最后的成绩(印象中是A-),课程结束后也鲜有联系,但是我却对这段谈话却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的我并不能判断他的学习方法是否可借鉴,直到十年后,我的团队长在一次和我的私下沟通里提到:他觉得我的习惯是一个人慢慢把事情摸索出来。他的言下之意我了解:这绝不是在夸我,只是在对完成结果在时效性和质量都不能完全过关的因果论证。后来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包括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的案例,所有的方法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一个要素,也就是“快速出品”。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事情先做出个七八分,剩下的时间在反复整改中不断完善。第一个成品不需要有多完美,但是迅速出品可以赢得宝贵的时间,成品框定了重点和范围,再把精力多投入在深入完善中,远比把无边无际地探索、寻找、不断经历思路被打断,又重新改道,兜兜转转再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要有效得多
注:很多老铁在简书里提到关于第一点的体会是不放弃,勇于试错。确实,没有人天生就很完美,美好事物的的诞生也从来没那么一帆风顺。英语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在不断练习中,不断修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把那失败的99次变成宝贵经验,成就第100次的成功。
2、不上瘾地放松
非常惭愧,直到现在,我依然对自己的自律和自控力不甚满意。电视剧是自控力的一大杀手,不假思索坐在那里被接受各种信息的填鸭确实是很诱人的放松方式。工作日期间由于不能随心所以,更容易在周末出现”报复式放松“的局面。最后,窝在家看一天电视得到的,大多就是无所事事的罪恶感,干涩且并未得到充分休息的眼睛和大脑,因久坐而僵硬的身体,另一轮破罐破摔的自我放弃和沉沦。
首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上瘾“,甚至把这几个字用毛笔字写下来,贴在有代表性的物件上(如电视机、游戏机、甜食等)。其次,要有多种其他选择,在”犯瘾“时可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既可以部分满足自己,又不会上瘾的方式,比如,若周末容易在家里沉迷与电视,就试图推迟享受,选择户外散步、逛街购物、去电影院电影并写影评、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约朋友喝下午茶、画画、弹琴等、通过各种事情打破连贯性,直至”这阵儿过了“。第三,要记得奖励自己。比如,写到日记里,好好地夸夸自己,吃顿好的,或是其他物质型奖励。
3、不要被经验绑住手脚
保持新鲜感,多维度体会、解读,才能使我们在纵深方向发展、更深刻。
练瑜伽时的体会尤为明显。瑜伽体系中,体式就那么多,每次的练习只是基本体式的重组和变化。但是同样的下犬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自己的每个气息、身体的每个部位、每个关节认真体会,得到的感受会大不一样。比如,这次我注意到手肘不能外翻,体会到肩颈打开的感受,下次我注意到臀部要往上提,体会到了其与脚底板形成相反的力量,拉伸大腿肌肉的感受,再下次我发现下犬时手掌在接触垫子时不应该是平推(这样会导致垫子前移,不论多贵的土豪垫都会嫌滑),受力方向应该是垂直或者大于45度角,这样才可以体会到扎根的感觉。
由此类推,每个人的经历和认知都受制于固有的局限性,大多数人过的都是重复、毫无波澜的日子。但是如果我们充满好奇心,用欣欣然的、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这些看似枯燥的生活日常,用心体会,向纵深方向拓展我们的感受,得到的结论和体会就会大大超过我们的期待。是不折不扣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