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前面也泼了一些产品发展的冷水,但并不代表产品没有成长的机会。越早认清现实,越早脚踏实地的开始积累,就越有机会在未来脱颖而出
我认为
产品能力的培养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阶段一:模仿
在还没有产品经验积累的阶段,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瞎创造。尤其是在主流产品已经把类似功能做的很完善的时候,非要自己瞎创造功能设计简直就是闭门造车。
模仿成熟产品的功能,并非是偷懒,而是去学习和积累他人优秀的案例。最好是选择知名、高用户量的大厂产品,他们每个功能都是有一整个团队反复打磨的心血。比如,想做购物车功能,就去抄淘宝购物车;想做钱包功能,就去抄支付宝钱包。
在这个阶段,除了 copy 之外,更重要的过程是理解。理解这个功能过程的设计思路,小到按钮的布局,大到流程的设计,都有无限值得钻研和琢磨的地方。
阶段二:审美
在有了一定模仿的积累之后,你会发现同一个功能或用途,在不同产品中有不一样的表现。结合着你自己已经上线的项目效果,可以开始区分不同设计的优劣了。
这个阶段产品经理应该开始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估不同方案的好坏。
这里审的“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美”,而是产品价值的”美“。
比如,哪种方案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哪种方案是可以带来更快的用户或收益增长的?
这种审美原则的积累,可以给产品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判断依据。
阶段三:融合
当培养了审美能力后,产品经验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基础了。这时候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将过往经验在新的领域迁移应用。
生活中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原来已有事物的联想再组合基础上的。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脱离不了现实的元素。
产品设计也是一样的,大部分优秀的产品创新案例,只不过是将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迁移到新的领域而已。但是这种迁移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什么?舍弃什么?这种组合可能性有无数种,但真正创造出价值的方案也许就几种。如何作出正确的筛选,才是考验产品经理融会贯通能力的关键。
阶段四:洞见
在之前的三个阶段中,都是基于已有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但到了最后这个阶段,需要产品经理有能力自己提出自己独到的洞见。
这可能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理解、对行业生态链的认知。而这些洞见都必须是快人一步的,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占得先机。
结合准确的洞见去发现需求,解决问题,才是产品经理修炼的最高境界。
(以上四个阶段,我并没有给出对应的岗位 title。这是因为在具体岗位发展中,随着级别的上升,还有许多其他方面能力的要求,比如管理能力、资源能力等等。本文只讨论产品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