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教研组长的信息:下午3:30到科学实验参加教参解读培训,提醒记得带上笔。看到信息,第一反应:讲座培训。临时又改了地点:六楼接待室。心里纳闷:接待室如何开讲座呢?张老师原来是现场给案例,10分钟阅读马上案例分析与点评,接着马上写一篇小论文。妈呀!平时喜欢突击学生,今天被张老师伏击了!写完稿后,马上觉知离题了!无所谓,因为并没有把此事放心上。6:00聆听校长论文评析……
一看7:00,再看一下段老师发的活动时间,站在办公室犹豫片刻:是参加活动?还是回家完成作业?站立五分钟后,收拾东西,借后充电器,打车,出发!到的时候活动已经开始了,匆忙间找了个空位坐下。刚好轮到潘老师的分享,潘老师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让我在聆听中找到自己,找到我们共同追求。
经常听同事们抱怨:共同体做起来太难了!难得每节课为了观察个别孩子而扔下其它孩子不管吗?目前大班化教学根本不适合做共同体?对于身边同事埋冤,我似乎无力解答和反驳。但是参加今晚的活动后,从《教学勇气》和吴国珍《中国教育如何平衡》这两本书中,找到支持我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和理由!共同体总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正确方向引领;在我摇摆不定的时候,给我心灵的滋养;回到家11:00,但是却不知疲倦,刚才一幕幕仍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