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高考季又来了,现在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年中高考前几个月都会接诊很多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案例。原因看上去就是大家可以想到的,压力太大了。
现在应试教育考前压力确实大,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厌学到逃学和离家出走的,对吧?
那么大多数可以正常学习,甚至越学越勇的孩子,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可以让自己一直坚持下去呢?这是很多来咨询的孩子心里特别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通过咨询了解到,基本上厌学情绪很严重的孩子都没有读书的习惯,包括他们的父母在内基本也不看书,甚至有的孩子的家里面,除了孩子上学的课本,一本其他的书都找不到。
家里面有学生的都知道,学校一般都会推荐书籍给孩子们看,但这些孩子基本从没想过这件事要在自己身上发生,这件事跟他们是无关的,无关的,无关的。
有的孩子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根本没用,以后生活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再说学习好了,除了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也不一定能赚很多钱呀,所以学习没用;有的孩子说自己以后要当艺术家,文化课对他来说不重要,只要画画好就行;有的孩子说以后要做生意,很多人小学都没毕业不也一样赚大钱;还有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更不想学习。
孩子成为这个样子,家长自然难辞其咎,因为孩子的想法很多都是都来源于他的家庭教育。家长自己都不知道读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那么他的孩子知道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彻底改变他们对于读书学习的看法。
那么读书学习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1、浅层次的,但表现也最明显的,就是你看什么文字性的东西都很快。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后来尤其喜欢历史、哲学之类的,这也是我以后喜欢心理学的原因。我上大学的时候,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关于历史、哲学类的书基本我都看了,所以我看书的速度比普通人快,上大学时,考试前俩小时我能复习一本大外科,还是很强大的,哈哈~~~
而在现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看东西快更是占优势,别人半天看不完的东西,你很快就看完了,就算是娱乐八卦也比别人知道的多呀,这也就预示着你可以了解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代表你的机遇就更多。
2、你的思维更有条理性,更有逻辑性。
不管是我们在学校里学的语数外,还是我们课外阅读的任何一本书,那都是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说的难听点,就算写得很容易,那么为了让读者大众觉得他的水平不是那么烂,作者也是得经过一番思考的,最起码归纳归纳他的思路,给他的书整个框架,安排安排内容吧。
所以每本书都会有作者的知识框架在那里,有它内在的逻辑顺序,尤其是数理化这种理科类的书籍,简直对于培养我们的超强逻辑能力帮助太大了好不好,就算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根本用不到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式,当然我是记不住的,但是我们清晰地逻辑思维能力对我们也是超级有帮助的。
比如在我们的工作中,你可能看到某个人好像天天都很闲,但是她却做了很多事,为什么?因为人家非常有条理,会规划。人家可以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工作,每件事情都按轻重缓急排了序,一般而言他们超级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反而是那些一天到晚忙的要死的人,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成绩。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工作就像一团乱麻,想起一出是一出,总是状况百出,最终导致自己心力交瘁,却一事无成。
3、深层次的,就是你的思想会很独立。
不管我们自己,还是作为家长培养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希望这个人可以具有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
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太少,我们都很普通。我们很难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一样,很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读书可以让我们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历史、哲学类的经典著作,作者深邃的思想可以让我们飞速的成长。因为每本书都是经典之作,所以作者的水平也是相当的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和这些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简直微乎其微,更别说深度交流,而在书中我们可以跟作者交流,跟作者的思想碰撞,在探索书中内容的同时,也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慢慢地,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会像现在的很多迷茫青年一样,三十多岁了依然过着迷茫人生。
是的,读的书早晚都会忘,但是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学来的本事却永远不会忘,而且谁都拿不走,这让我们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