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陈姐来公司十几年了,他就像一个好好先生,对于其他同事的要求绝不会说不,就像心理学说的那种讨好型人格吧。比如小李叫她买东西,即使她离得很远,陈姐也不会拒绝,也没人会因为陈姐的帮忙而去感谢她,但是如果事情办砸了,他们反而会把陈姐骂的狗血淋头。就这样久而久之,陈就在陈旧就变成了大家心中的好好先生,我问陈姐,你为什么不拒绝呀,明明就不顺路,你还帮他买,关键是还不给钱,陈姐说以前都没给钱,现在要钱的话,别人会说我小气的。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不置可否。
我想这样回答的人,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前段时间说一辆宝马车被一辆电动车剐蹭了,交警赶到后,对宝马车主说你看电动车主也没什么钱,要不就赔偿少点,宝马车主说好的,只赔偿维修费,其他的就算了。谁知电动车主不依不饶的说,你一个开宝马的,这么有钱,又何必在乎这点钱呢,真是小气。还不如直接免费吧,宝马车主火了,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我努力工作赚来的,为什么要为你的过失买单呢?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说,骑电动车的相对于开宝马车的,就是弱势群体,宝马车主应该大方一点,宝马都开得起,还在乎这点维修费?而另外一方却认为,开的起宝马,可能是人家创业成功,矜矜业业的工作,或者你在度假休闲时而他却在办公室加班工作,没有人的大富大贵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是富二代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我们都用自己的有限见识去为别人贴上了标签,比如说有人在前面吵架了,声音很大的人,给我们的第一映像就是,大声的那个一定在欺负小声一点的那个,而是事实是,声音很小的那个人红灯时过马路,辛亏被大声的那个人救了,不然差点被车流撞到,接着才把小声的那个人训斥了一顿。主要是太危险了。但是很多人都是用第一映像去给别人贴上标签。
你以为的好好先生,可能已经很烦你了,而你以为的热情如火的朋友,可能是背后捅你一刀的人,就连曹操的阴谋阳谋都无法判别人心的想法,而光靠这世俗的眼睛又怎会清楚别人的真正的性质呢?
曾经有很多人为我贴上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标签,我也曾经为我一眼就看不惯的人贴上了她肯定不会做好事说好话的标签,当然我现在什么位置以及观看的各种角度不同,决定待别人甚至看待自己的偏差。就是说我这个也不是万用计算器。
看过太多形形色色的标签,有靠化妆品撑起形象的,无非是让大家对她有一个好的印象,还有很多被别人误解的形象标签,就像老好人陈姐,我认为陈姐该拒绝时不要觉得怕得罪谁,也许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拒绝就停止转动了。
如果有人给你贴上了不适合你的想的标签,那就勇敢的撕下来,告诉他们,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拒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按照别人的期望去生活,走着走着就弄丢了自我。
我最后建议用一个最好的拒绝方式,就是在你自己经常回答是或者好的时候暂停一下,然后缓缓的说我还有事,你自己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