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迁就避让别人,怎么办?
有一位妈妈,儿子四岁半了,以前几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不知道怎样与小朋友交流,别人叫他的名字,他也经常不回应。最近他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可是妈妈发现,他总是特别谦让迁就、避让别人,而且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有的小朋友总会欺负他,他不知道怎么办,也不反抗觉得委屈就会扑到妈妈怀里哭。妈妈很心急,也很心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管教太严造成的。
首先来谈一谈一个孩子的人格形成。
孩子人格的形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天生的气质,二是后天的培养
第一,天生的气质。
比如,对于冷静型孩子来说,他们的人生最想要的就是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平静生活。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性格温和,非常好相处,如果没有人去招惹他,他自己从来不惹事,几乎不会去做什么破坏性的事情,或者和别人有什么特别的冲突。
这样的孩子,特别在乎的就是安全感。所以他们面对一个新环境时,一定是先观察这个环境里的人,而且会观察足够长的时间。到底观察多久呢?不同的孩子的观察时间是不同的,总之要等到这个孩子觉得非常安全之后,才会跟别人交往。
这个案例中的孩子有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型。先前他只是在旁边观看,估计已经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愿意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了。这个时候要先去肯定孩子的进步,虽然只是一点点进步。比如告诉孩子:“你进步了!你比以前更加勇敢了!我看到你虽然有点怕,但还是愿意跟其他小朋友玩。”然后,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可以跟妈妈讲,一起讨论如何处理。
第二,后天的培养。
人格的形成来自天生的气质和后天的培养。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会完全固定在天生气质里,后天的培养对人格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后天的培养指的是什么呢?孩子基本上都在原生家庭里长大,父母是谁、父母创造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是孩子人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更加勇敢,面对挑战和被别人欺负的困境时知道该怎么办,那么除了观察孩子的天生气质是倾向于激进型还是冷静型,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以外,还可以在后天培养上发力——增加这个孩子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在面对危险时还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恰恰是通过家庭的影响能够做到的。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营养有两个部分:
一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一是要给予孩子肯定、赞美、认同。
一个孩子在小时候能够吸收到很多安全感,又能够被允许去尝试,哪怕犯错、失败,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有父母支持,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能理解他、肯定他、教导他。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是最自由的,能够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愿又能够勇敢对别人说“不”。
总之,孩子的人格形成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天生的气质和后天的培养。
父母是否用足够的心理营养来培养子,这是关键的问题。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况的孩子,父母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一位家长,儿子五岁七个月,性格内向害羞。这位家长说,他能够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是他很担心,孩子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别人拿了他的玩具,他虽然也很想玩,但是不敢去要;别人欺负他,他也是逆来顺受,不知道反抗现在这位家长很担心孩子上学以后会被欺负。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维护自己,对不合理的事情学会反抗呢?
首先,这位家长能够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先给他点一个赞。
一般来说,有两种先天气质的孩子——冷静型和奉献型——被欺负也不会还手,除非别人真的动手打他或者是弄伤他,否则这两种气质的孩子都是得过且过,就这么算了,不会过多计较。
【冷静型孩子】非常想跟别人和平共处,所以会觉得“反正我没有受伤”,回家也不愿意跟父母讲。
【奉献型孩子】非常在乎人际关系,而且非常希望别人喜欢他,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奉献型孩子愿意付出很多,只要不是万不得已,真的是被欺负得很厉害、身体受伤的话,他们都不会还手。
所以对于冷静型和奉献型孩子,要教导他们学会保护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伤。
另外还有三种先天气质的孩子:
激进型、乐天型和忧郁型。
【激进型孩子】有仇必报,如果被欺负是肯定会还手的,所以被欺负这样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在激进型孩子身上激进型孩子常常是你打我一下,我要还你两下。
【乐天型孩子】就不一定,有可能会说出来,也可能不会说出来。不说出来,一般是因为欺负他的是他非常在乎的人,这样的孩子认为“关系大过天”如果我跟这个人关系好,不管他怎么对我,我都是可以容忍的。
【忧郁型孩子】如果被欺负,他们常常会表达,就算不跟家人表达,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因此,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比如案例中的这位家长,他能够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接纳他的内向和害羞。
当然他也提到,担心孩子被欺负,想知道怎么教导孩子维护自己,对不合理的事情学会反抗。
其实,五岁多的孩子,还无法从道理上分析一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合理的。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教导他的是两件事。
第一,要让孩子分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那就告诉孩子,你有权利对自己的东西做出决定。
比如一个玩具,别的小孩喜欢玩,那么问问自己的孩子:你愿意让他玩吗?凡是属于孩子的,不管是他的时间、玩具还是故事书等,孩子自己都可以做决定。父母不要武断地告诉孩子:“别人抢你的东西,你一定要抢回来。”或者“一定要让别人马上还给你。”这样教导孩子是很危险的。孩子自己的东西,就让他自己来做决定—我要不要跟这个人说,我要不要拿回来,等等。
第二,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做了决定是要承受后果的孩子做决定时要拿捏的度,主要是看孩子自己的感受。
比如玩具被别人抢走了,如果孩子自己非常不开心,就要教导孩子,即使无法把玩具要回来,至少也要告诉抢玩具的孩子:
“这是我的东西,你不可以这样做。”
这需要孩子用自己的感受来做判断。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合理,需要分析很多因素,孩子在这个年龄一般还无法理性地分析,除了通过自己的感受做判断,还可以根据别人的情绪来判断—一比如对方现在的情绪是怎样的?
是让他先玩一会儿再告诉他
“我让你玩会儿,然后你要还给我”,
还是马上告诉他
“现在就还给我,不然我会告诉老师”?
如果真的去跟他要回玩具,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
如果别人就是不归还玩具,应该怎样做?孩子为人行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情绪来做判断。
总结一下
第一,要了解并接纳孩子的天生气质。
第二,要教导孩子:什么东西是你的,你有权利支配;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别人有权利支配,要分清一个物品是“你的”“我的”还是“他的”要有非常清晰的界限感。
第三,你的东西,就算你有权利支配,也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情绪,选择要做什么,怎么样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