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磐河桥两次救助公孙瓒,子龙揭开了一生英雄史诗般单骑救主的序幕,单枪匹马斗文丑,单枪匹马斗文丑,后来单枪匹马杀裴袁绍占山寨,汝南单骑挑高览,又单枪匹马闯曹营,单身单身劫江夺后主,即使七旬还孤身力杀五将。每当危急关头,总有一员大将仿佛天神下门一般,手起一枪,某某落马,杀散围兵,力挽狂澜。他是世人最喜爱的三国名将之一,他就是位列三国二十四名将第二位,常山赵云、赵子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作为艺术形象来说,赵云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演义》中更是有诗表达出作者对赵云的赞美。“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的显神威。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那么在《演义》中把世人目光牢牢吸引住的赵云,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是一个怎样人呢?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严雄伟,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东汉汉末军阀混战,初平二年受长山郡百姓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末在那期间,赵云与汉室皇亲刘备结识,并且二人交情很深。但不久后,赵云家中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赵刘二人虽有不舍,但不得不分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多次大战。
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博望坡之战,赵云在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赵云与夏侯兰本是同乡,自小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度,被刘备任用为军正(掌管全军军法)。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进攻荆州,刘备军势力弱小,不足以抵抗,便往江陵败逃。由于还有荆州十余万百姓相随,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的惊骑快马在长坂附近追上了刘备。危急之下刘备抛妻弃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逃跑。慌乱之中独独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曹操那里去了,而刘备却以一句子,龙不弃,我走为之。果然。随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此战之后,赵云因护主有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相当于中央警备团团长),专职统领主公卫戍核心部队。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被任命为偏将军(相当于副师长)兼桂阳太守(相当于桂阳市市长)并拒绝娶赵范貌美嫂嫂樊氏为妻。刘备在得到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
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这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赵云其人除了他的忠肝义胆外,值得称道的还有他长远的政治眼光和道德情操。身为武将,却能时时关注整个政权的长远利益,极复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怀。我们熟知的汉末三国,十室九空、生灵涂炭。军阀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智士以欺诈为本能成就功名,子龙将军置身其间,却仿如淤泥而不染的乱世青莲。
宋代萧常《萧氏续后汉书》这样记述赵云的高德情操: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刘备攻取益州后,赵云谏阻众将的分田酬功之议,而是力主将之分与百姓,令民众得以安居复业,使刘备顺利收取巴蜀民心。夷陵之战时,赵云谏阻刘备大军东征,力主趁曹丕代汉,人心未固时全力北向。刘备不听其言,终至丧师惨败,军中菁华十去其七八,也注定了蜀汉的疲弊衰亡,纵国士无双天下奇才如诸葛孔明,亦无力回天。
朱黼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编》中曾高度评价赵云的伐吴之谏,可谓深窃著名,知天下大体矣。平心而论,蜀汉政权那些功绩卓著、位高权重之人,很多品性上有瑕疵,如法正睚眦必报、魏延招祸取咎,李严迷罔上下;关羽刚而自矜,目下无尘,为同僚叛卖;张飞暴而无恩,鞭挞健儿,因此而死;马超背父弃族,孝义皆失;姜维黩武透支国力,连诸葛瞻都视之为祸……与之相比,赵云或许官职不及,或许战功有限,但后世民间更喜欢这样人品高洁、心系百姓的将领,并将之逐渐偶像化和神化,为他添加许多传奇事迹,亦算是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了,赵云身为三国排名第二的武将,世人眼中的常胜将军,战力自然是不俗。《三国演义》中,他单枪匹马在曹营七进七出的故事更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关于长坂坡之战,赵云的功绩在《三国志》中只有短短几十字的记述“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但是我们仔细回忆一下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的经历,我们不难感受到赵云的超强战力。长坂坡之战当时赵云共击伤、击杀曹军将领约54人,其中著名将领,也是战斗力属于中上的有八名(有张辽、许褚、张绣、徐晃、文聘、曹洪、张郃、高览)都是难缠的三国著名武将,虽然其中有只是冲锋的一个照面,有的也是击伤,甚至没有怎么交战但是按平均时间10分钟算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应付这8位就是一个多小时;其他46位按品均3分钟算约是接近两个多小时个小时。单击杀、击伤武将就将近四个小时。其中刚开始刘备军与曹操相遇,双方对阵加上被曹军冲散的时间约是一小时。寻找少主阿斗七进七出每次10分钟(长坂坡地方不大而且作为主要将领主公家属的大概方位应该是知道的虽然七进七出但是走的并不远)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再加上糜夫人投井托孤大约十几分钟,赵云救出阿斗推到当阳桥约是半个小时。零零散散的加一起大约是七个小时不到八个小时。
另外,长坂坡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当时的赵云已有四十余岁的年纪,一个中年人孤军奋战8小时,且能全身而退,由此可见,赵云的战斗能力真的是让人不得不服。
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助刘备取得汉中,使得定军山之战成为千古一役,但少有人知,在这定军山之战中,赵云也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实在定军山之战开始前,刘备对于此战结果并不自信,可是由于黄忠身为老将,不好驳斥。诸葛亮便劝告刘备,让刘备放他去战,并安法正协助,同时部署赵云率兵接应。
在《三国演义》中,对赵云的任务是这样记述的将一支人马从小路出奇兵接应黄忠,若忠胜,不必出战,倘若有失,即去就应,严格执行军令的赵云,在这项任务上可以说做得相当完美。在黄忠、法正二人在定军山下与夏侯渊智斗之时,赵云把自己和将士们都隐藏得很好,曹营上下无一人发掘他们的踪迹。直到黄忠成功绞杀夏侯渊,又意图趁势夺下定军山,却被张郃领兵反击的时候,赵云才按照计划采取了措施。《演义》中曾有计,终于陈氏两下夹攻,混杀一阵,张郃败走,突然身旁闪出一镖人马挡住去路。为首一员大将大叫:“长山赵子龙在此。”张郃大惊,引败军夺路往定军山而走。尽管《演义》中掺杂着不少戏说成分,但是至此定军山之战大捷,黄忠的威名响彻军营,但人们也没有忘记赵云在这场战斗中的关键作用,单单是一句摆明身份的呐喊,就足以让张郃和他的众将士慌忙遁走,由此足见赵云奇人的真实战斗力是多么让人闻风丧胆了。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回顾赵云的一生,可以说是英勇非常。刘备曾评价赵云,子龙一身是胆也,后世易佩绅《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赵云一生虽然官位不算显达,但他一生几乎不做不正确的事。后代学者也在他的身上发现了强烈的骑士精神,谦卑、荣耀、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这些在他的身上都有所体现。赵云其人严重齐整,恪尽职守,公正无私,直言敢谏。再加上他出色的能力和胆识,留名青史也的确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