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吃肉的时候并不多,但每当有客人来就一定要想办法买肉,做几个菜。据我观察很多人家也都这样,哪怕自家平时不舍得吃肉,不舍得多做几个菜,但只要有客人必然比平常丰富些。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对客人礼遇无可厚非,体现了对待客人的尊重。至于这种礼遇是否出自真心就不一定了。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祝福新婚夫妻"愿你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这种祝福很多见,也是很多人的追求,因为人们一直以来都把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当做婚姻的最高境界。
相敬如宾,实为“如宾相敬”,指的是夫妻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感恩,建立动态平衡和谐的良性关系。语出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可见在古代夫妻相敬如宾是多么被推崇,居然能感动大臣,因此可以获得做官的机会。
其实也不难理解,古代社会"妻为夫纲",妻子是作为丈夫从属地位的。一个男人对自己的"附属品"能敬重的确是个君子。
古代人娶妻更多地是为了繁育后代、料理家务、伺候公婆,夫与妻虽然像一个家庭的两个合伙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但实际上地位并不平等。而且这种合作关系相对比较牢靠,一般情况下是分散不了的。
所以相敬如宾就够了,至于恩爱,女子想,丈夫就不一定了,毕竟他有很多出口,可以纳妾,可以逛青楼。
而今,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虽然依然有很多社会功能,但更多地是情感需求。如果依然只追求相敬如宾,恐怕婚姻长久不了。
两个男女因为结婚而在一起生活,从此风雨同担,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子里,每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如果像对待客人一样,能想象那种生活的客气和疏离吗?
"中午您想吃什么?"
"我都行,不用太复杂了。"
饭菜上桌了,"您吃好了吗?饭菜合口吗?"
"挺好的,麻烦您了。"实际上,心里活动是"这菜什么味啊,太难吃了"。可是作为客人能开口批评主人家的招待吗?
一次可以,就像角色扮演,是情趣。每天呢?
老子\老娘出去吃了,想吃啥点啥。
我知道读者一定会说即使爱人做的饭菜不合口味也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啊,当然不能直接说,但可以换一种方式啊。
刚在一起时撒个娇,"老公辛苦了,下次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咸啊?"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知道彼此的口味习惯了。
可是作为客人又不是天天去人家吃饭,不合口味少吃两口好了,谁会对主人说饭菜的问题啊。
吃饱了要打嗝还可能要放屁,当着主人的面,能做吗?
曾经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男生喜欢吃完饭后脱了鞋躺在沙发上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一种酒足饭饱后的意足。但看到女生进来,会马上坐起来,俩人都很尴尬。
女生还曾看到男生坐在沙发上抠脚,但都是避开女生的,因为女生接受不了这些习惯。
男生的这些生活习惯无所谓对错,都是他的一部分。如果一直遵循相敬如宾,他不能展现自己,可问题这么端着,他能端多久?
当他再也端不住了,怎么办?
夫妻之间好好说话很重要,但好好说话指的是不要指责,不要蔑视,要尊重而不是客套。
只有和有距离的人才会客套,而宾客恰恰就是比家人远比熟人近的那拨,要有礼貌要客气。但夫妻不是。
夫妻是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被,同吃一碗饭,互相换口水的。有浓烈的爱情,也有平淡的亲情。
我爱你勤奋上进,也能接受得了你打嗝放屁。你爱我温柔娇俏,也受得了我懒惰发傻。
我尊重你的意见和看法,你尊重我的怪诞和天真。
好的婚姻是在彼此面前暴露缺点也坦然,明白彼此的优点,了解彼此的不足,包容、共生。
客气容易有隔阂,客套意味着虚情假意。有句话叫爱不爱不重要,相处不累才重要。我觉得爱很重要,相处不累更重要。
但彼此之间如果每天客气来客套去的真的太累了,生活哪有舒服可言。
夫妻一世追求的是能够走进彼此的心里,即使牵你左手就像我的右手,但掐你的左手我的右手也会疼。
别再将相敬如宾当成婚姻的最高境界去追求了,而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互相爱护、恩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