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总会“轻舟已过万重山”
刚过完生日,奔四了,这几年因为繁忙总会忘记生日。
人至中年,步入不惑,回首来路,不同阶段皆有低谷,近期也正面临困难和压力。困难来了,天空是灰暗的,人心是惶恐的,世界是沉寂的,甚至会有“要完蛋了”的惊惶。
记得初中时,有幸遇见两位严厉的老师。一个是初二班主任姚老师教数学,记得,他曾手持木质几何三角尺,敲击班上王同学的头,那尺子竟都被打断,还调侃说王同学的头太过坚硬。事后,他让王同学的父亲赔偿新三角尺,王爸爸也认为是自家孩子的过错,很快便照做了。一个是初三的语文柏老师,也会体罚学生。我自己就有过一段经历:寒假里与二哥起了争执,大打出手,他一气之下,将我的语文作业塞进炕洞烧了。当时,我只觉天都要塌了,开学后,根本不敢面对老师,甚至还和伙伴商量,要不留级算了,这样便能躲过作业检查……那时的自己,仿若置身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满心绝望,不知所措。
也或许只是说错一句话,或许仅仅办砸一件事,又或许是高考名落孙山……然而,时光悠悠流转,如今再回首,那些曾被视作“天大的事”,大多都化作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往。诚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
仔细思量便会明白,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并非挫折本身,而是面对挫折时内心滋生的恐惧、焦虑与逃避。恰似面对一座巍峨高山,若还未抬脚攀登,便已丧失信心,那每迈出一步,都会觉得痛苦不堪;反之,若将其视为成长途中的必经之路,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无论山有多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总有跨越的一天。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就如李白虽仕途坎坷,却能豪迈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始终怀揣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多积累些抗挫经验,多翻越几座艰难险阻之山,日后再逢困难,便会愈发从容无畏。 关关难过关关过。当我们跨过曾以为无法逾越的高山,回首望去,终能畅快地长叹一声:“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困难总会蕴藏着机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视角审视眼前的坎坷,或许就会惊觉,这正是暗藏机会的关键时刻。那些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里,往往隐匿着成长的密码。河流遭遇礁石,会改变原本的流向,却也因此激荡出更为绚丽多姿的浪花。眼前的困难或许会使我们暂时偏离预设的轨道,却有可能引领我们奔赴更辽阔的天地。
人生中的种种考验,会悄悄磨砺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坚韧、更加从容、更加通透。 或许人生本就无所谓“失败”——要么助力我们成功,要么促使我们成长。因此,当遇到坎坷困难时,不妨先放下内心的恐惧,切不可轻易绝望,试着反问自己:“它想教会我什么?它在用何种方式塑造一个更优秀的我?”就像巴尔扎克说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刘禹锡仕途不顺,多次被贬,却能在困境中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在挫折中看到新生的希望与力量 。
三、人生其实有容错率
年轻时,总觉得某一年对自己而言至关重要,中考、高考好似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节点,选哪所学校、进哪个补习班,都不容有丝毫差错,仿佛一步踏错,便会满盘皆输。可随着岁月的沉淀,渐渐发现,人生是存在容错率的,很少有哪一步关键到无可替代。所以,不妨大胆地大步向前。做选择时,只要认真剖析自身需求,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出当下最契合自己的决策,就勇敢地付诸行动,在过程中再适时调整方向。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次决策都绝对正确无误,也无法确保事后回顾时毫无瑕疵,但能够保证在当时的认知范畴内,那是最佳选择。而这个过程,也能助力我们提升决策的正确率。错过了一个节点,做错了一个决定,考砸了一次考试,人生并不会就此陷入绝境。
如果短时间内看不清前行的出路,那就不妨暂且停下脚步,等等、放松放松,去学习新知识,去提升自我,去用心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见过足够广阔的世界,结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认知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随之愈发开阔。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与技能,或许一时寻觅不到用武之地,但绝不意味着它们毫无用处。总有一天会惊觉,那些兜兜转转中沉淀下来的东西,早已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正如泰戈尔所言:“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恰似王安石在改革困境中,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自勉,即便身处孤寂艰难之境,仍坚守自我 。
有首歌写的很好《不要慌太阳下山还有月光》,里面唱道: 不要迷茫 不要慌张 太阳下山 还有月光 它会把人生路照亮 陪你到想去的地方 不要彷徨 不要沮丧 月亮睡了 还有朝阳 抬头看天一定会亮 爱的人会如愿陪在你身旁。
人生下半场,愿自己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向阳而生,一路生花。